移民:重整系統接收移民


安省家和(CFSO)總幹事
黃曉瑩博士
過去幾年出現的社會問題,例如屋價上漲、工資下滑和年輕工人失業率增加等,很多人都認為和移民急劇增加有關;菲莎研究所認為,一旦國民看到有效的移民制度得以落實並有效運作,對移民的公眾支持預計將會恢復。菲莎研究所提出改善移民政策的建議如下:
*國際學生人數保持在自由黨執政初期2015年30萬人的水平;
*嚴格管理臨時外勞計劃,確保只有在勞工市場無法滿足僱主需求時,才會引入外籍勞工,同時支付工人合理的生活工資(living wage);
*在接收難民方面,應立法確保只有那些能證明在原居地面臨迫害的難民申請人,才可獲准在加拿大尋求庇護;同時,審核申請的程序應公平、迅速﹐且具最終性。
*最後,在永久居民的申請上,政府應該減少家庭團聚類別,並增加經濟類別。接收的總人數應維持在總人口的1%左右,這樣每年仍可接收約450,000名加拿大新移民。
安省家和(CFSO)總幹事黃曉瑩博士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當經濟不好時,新移民最容易成為代罪羔羊(scapegoating):「我並不同意移民和國際留學生推高本地物價和樓價的說法,將問題推諉在他們身上,這也是一種歧視。國際留學生大多租住在學校宿舍及鄰近地區,帶動了週邊社區的消費,絕少人是帶著一大筆錢來買樓的。屋價和物價高漲是結構性問題,減少移民不一定能解決當前的社會現象。」
至於家庭團聚類別的移民,黃曉瑩認為他們對社會亦有貢獻,「很多移民家庭都是三代同堂,子女買醫療保險讓父母來加,他們多是三代人同一屋簷下,祖輩解決了照顧孫兒的問題,令子女可以安心出外工作,不但沒有增加社會醫療福利負擔,還間接增加市場勞動力,對社會亦有好處。」
這次聯邦大選中,兩個大黨都表示會限制移民人數,隨之而來的就是削減移民安居服務,黃曉瑩對此不以為然。「聯邦政府一宣佈減少移民,便大幅削減移民安居服務的經費,差不多95%受移民部撥款津貼的社福機構都受影響,家和被削減了45%的移民安居服務經費,而且會按年減下去。我們的服務對象是永久居民及公約難民,他們仍在使用我們的安居服務,究竟我們怎樣維持呢?太急進削減服務,會影響剛拿到身份及將拿到身份的新移民融入社會,進而影響各方面,社會可能因此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陳筱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