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真的那麼可怕?
過年過節,天天吃的都是肥膩大餐,很多人都怕身體積聚太多脂肪而影響健康,於是,接下來就連一滴油也不敢吃,這樣做對嗎?脂肪真的那麼可怕?
無脂肪的糟糕現象
很多科學家經過研究後指出,儘管人們害怕身體長脂肪、討厭脂肪,可是,脂肪並沒有給人們帶來麻煩;相反地,若要維持健康,人體是離不開脂肪的。美國《紐約時報》一篇文章認為,人們指責脂肪把自己弄得過胖,造成高血壓、心臟病等病,其實,這跟那些飲酒過度的人指責肝臟為何會硬化一樣沒道理。
一位美國癌症研究所教授說:「如果你的體內沒有脂肪細胞、沒有脂肪組織,那肯定會出現能量失衡的現象,繼而身體就會把多餘的能量,轉移到其他地方。」這才是真正糟糕的現象。體重增加或減少,其實是體內脂肪細胞膨脹或縮小的結果所致,脂肪細胞是會根據我們當時的飲食和運動情況,去吸收或釋放富含能量的油脂。
在體內的生理功能
* 儲存並供給能量:一克脂肪在體內分解後產生的能量,比一克蛋白質或一克碳水化合物高出一倍多。
* 構成一些重要生理物質:例如:膽固醇是合成膽汁酸、維生素D3和類固醇激素的原料。
* 維持體溫和保護內臟:皮下脂肪可防止體溫過多向外散失、減少身體熱量散失、維持體溫恆定,也可阻止外界熱能傳導到體內,有維持正常體溫的作用。內臟器官周圍的脂肪墊有保護內臟的作用,減少內部器官之間的磨擦 。
* 提供必需的脂肪酸。
* 脂肪能促進脂溶性維生素(例如A、D、 E)的吸收。
* 增加飽腹感:脂肪在胃腸道內停留時間長,所以有增加飽腹感的作用。
脂肪如何進入身體
食物內的脂肪與膽囊中的膽汁鹽之混合過程,稱為「乳化反應」。在混合過程中,大滴的脂肪會被分解為很多微小的液滴(稱為微團),從而增大了脂肪的表面面積;而胰臟則會分泌一種稱為脂肪酶的酶(或稱酵素),可侵入每個微團的表面,並將脂肪分解為較小的成份--甘油和脂肪酸,之後被吸收到腸內壁的細胞內。 在腸細胞中,這些成份將重新聚集成脂肪分子,表面還附有一種蛋白質外層,借助這層蛋白質,脂肪會更易溶於水,跟著被釋放到淋巴系統中,最終與靜脈相連,脂肪酸便會進入血流之內。
如果身體內缺乏必需的脂肪酸,便會導致生長遲緩、生殖障礙、皮膚受損等,另外,還會引起肝臟、腎臟、神經和視覺等多種疾病。
連一滴油也不敢吃
不少人把食油跟體重控制混在一起,因此,連一滴油也不敢吃。事實上,體重是由人體從食物中吸取能量的速度,以及該能量的消耗速度來決定的。所以,大多數專家都認為,保持健康體重的方法應該是:
* 飲食均衡:有適量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
* 不要暴飲暴食: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每天攝入1,500到2,000卡的食物,已足以保持健康的體重。
* 經常鍛煉:按時做帶氧運動很是重要。
* 留意每天進食的卡路里:要記著,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是比脂肪更健康的卡路里來源。雖然身體保持正常功能需要一定量的脂肪,但過量的脂肪則會引起嚴重的健康問題。因此,如果我們每天攝入2000卡路里,那麼來自脂肪的部份,最多只能為600卡路里(即每天不要超過 67克的脂肪)。
希望大家不要給「脂肪」這兩個字嚇倒,適量的攝入對身體有益無害。
林李瓊芷(加拿大註冊整全營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