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買這個給我嗎?
「恭喜發財!」相信這是在農曆新年期間,最常聽到的祝賀語。提到「發財」,其實小孩子遲早也會觸及與金錢有關的話題。
切勿作出虛假的承諾
這話題有時會直接以問題形式出現,例如,在看電視的時候,他們可能會問:「你可以買這個玩具給我嗎?」這話題也有機會間接地,從他們的言談中出現。例如,在探訪過同學小明的家之後,他們或會說:「小明的房子很大,我也想住在一間這樣大的房子裡。」當然,要完成兒女的願望──購置一間更大的房子,父母便得要有足夠的金錢才行。
六歲以下的小孩,一般都未有足夠的認知能力,明白金錢的實質價值。因此,當他們要求父母買東西的時候,不論是一粒糖果,還是一件最新科技的小玩意,他們其實並未意識到貨品的金錢價值。就算是初小學生,也許知道一部平板電腦的價值高過一包巧克力,但一般還未曉得一部平板電腦的價錢是一包巧克力的一百倍以上。當小孩問父母:「你可以買這個給我嗎?」的時候,這與他們對錢財的適當運用沒多大關係,反而跟他們渴望擁有那件東西的念頭有關。他們不明白的,是父母為何不從錢袋中取出那些「膠卡」或「公仔紙」來,換取他們認為有需要和有價值的零食和玩具?父母不宜隨便給予一個模棱兩可的答案,更切勿作出虛假的承諾,只要如實地說「買」或「不買」,若是真的要些時間考慮,也應實話實說。用金錢來衡量其價值
在回應小孩有關金錢的提問時,也是大人審視自己價值觀的時候。試想想這樣的一個回答:「我們沒有錢買,所以你要勤力讀書,努力賺錢,將來你就有錢買。」這說法表面上看似無傷大雅,但當中卻隱藏著好些錯誤的價值觀──讀書是為了賺錢,甚至間接地認定賺錢是人生的目標。小孩好像海綿一般,不斷從周遭吸收資訊,藉以建立自己的價值觀。若身邊的大人,事事用金錢來衡量其價值,小孩很自然會耳濡目染,隨之仿效。
無可否認,金錢的確有其重要性,就連《聖經》也有肯定錢財的價值,有時,財富甚至也可以是上帝祝福人的媒介,然而,《聖經》也花了不少的篇幅,論到錢財能力的有限,並推崇其他比賺取金錢更有意義的行為,包括慷慨施與、秉行公義和認識上帝。在《聖經‧箴言》中甚至明言:「行為純正的窮乏人,勝過行事乖僻的富足人。」
感恩知足成追求目標
此外,父母也要小心,不要經常以物質來獎賞孩子的好行為,因為美德本身就是最好的回報。當父母與子女在玩具店,預備購買一件禮物給別人時,沒必要同時多買一份「小禮物」給自己的孩子,反而這正是一個適當的時機,教導孩子「施比受更為有福」的道理。至於子女羨慕別人所擁有的東西,大如一間房子,小如一支鉛筆,父母便有責任教導孩子,不要與別人比較所擁有的,況且物質並非一切,感恩和知足的心,才是小孩與成人都更應該追求的目標。
何俊華(漢語網絡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