弒親驚情
近期在港加兩地接連發生了父母被殺害、兒子被拘捕的案件,震驚華人社會。輿論一方面痛斥涉嫌謀殺父母者滅絕人性、大逆不道;另一方面更認定,檢討家庭倫理及社會教育刻不容緩,以免悲劇再現。
連續發生懷疑弒親案件
3月份的香港和多倫多,連續發生三宗懷疑弒殺雙親的案件。3月15日,香港一名29歲男子,涉嫌聯同友人謀殺父母及肢解屍體,並在臉書開設尋親專頁。這宗被形容為「自編自導自演」的案件,駭人聽聞。沒想到在接連的第二天,竟然又爆發另一宗類似的兇殺案。一名18歲青年跟友人涉嫌合謀殺害父母,再次轟動香港。
同月底,多倫多亦發生了一宗相似的案件,一名來自中國的26歲男子涉嫌犯案,警方在其寓所發現他雙親的屍體。去年6月,溫哥華有一名25歲中國留學生,被控殺害前來探望他的母親。被捕前,嫌犯還跟父親召開記者會尋找母親。另數年前,在亞省南部一個城鎮,也有一名12歲女童,串同20來歲的男友,殺害父母及年幼弟弟。
倫常關係響起嚴重警號
從加國警方提供的2011年罪案統計顯示,本國暴力罪案的數目和嚴重性,跟前一年相若。殺人案雖然在加國較為罕見,但仍被視為量度國家暴力的指標-2011年有接近600宗殺人案,比率較2010年上升7%,絕大部份的受害者及疑兇都是男性。而在警方偵破的案件中,受害人通常跟兇手認識,且有接近一半是朋友或熟人下手,三分一更是家人所為。省份方面,緬省、沙省和亞省的殺人率及跟幫派有關的殺人率最高;相反,安省的殺人率乃40年來最低。
美國南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犯罪學教授海滴 (Kathleen M. Heide) 指出,弒親案極不尋常。據研究顯示,家庭暴力、問題家庭、不能承受壓力的孩子、家裡藏有槍械等隱藏危機,都會增加孩子弒親的可能性。美國及安省婚姻家庭治療協會註冊治療師及督導、泉源輔導中心總幹事古潔明相信,近期發生的幾宗倫常慘案,成因複雜,反映出人性的幽暗面和缺陷、素質的下降,家庭問題及倫常關係均響起了嚴重警號。
香港傑青呂宇俊博士亦指出,弒殺雙親倫常慘劇的發生,正顯示出兩代溝通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只是沒想到在孩子沉默無語的背後,居然隱藏殺機。呂博士不諱言,今天社會普遍的現象,是父母以為努力賺錢、供應子女所需、為孩子的前途鋪路,便是「稱職」的家長;然而,他們卻忽略了跟孩子建立親密關係的重要性。
同樣地,孩子已經習慣視父母的付出為理所當然,缺乏尊敬和感謝的心。要知道,親子關係是一個長年累月的積聚過程,不會突然變好或變壞。父母一旦發現跟子女的關係越趨疏離或惡劣時,應及早找出原因,對症下藥,以免釀成家庭悲劇。
縱容孩子變成宅男宅女
今天不少縱容孩子的父母,只會不斷供給和滿足子女的物質要求,致令年輕人缺乏了努力學習或工作的動力、求生的能力和競爭力。子女躲在家中,也有父母全天候妥貼照顧、全面的豐足供應,即使遊手好閒、天天玩樂,生活仍舊一無所缺。結果,便養出了一班不工作、不上街、不願意跟人面對面溝通,只沉迷於個人世界(如打機)的「宅男」和「宅女」來。
義氣幫兇心態不難理解
在香港兩宗懷疑兒子謀殺父母的案件中,肇事人都是在友人協助下行兇殺人。呂博士認為幫兇者的心態不難理解-他們因得不到渴想的父母的愛,反而覺得朋友更加瞭解和明白自己,即使那是「虛假」的幻覺,但在他們心目中卻非常真實。因此,他提醒年輕人應該懂得保護自己,也要有分辨是非對錯的智慧,切不可被人利用作不法的事,以致抱撼終生。當然,在子女交友的問題上,父母有責任從小就給予謹慎擇友的指引。
恩威並施適當表達關愛
呂博士重申,各類物質享受都不是孩子真正所需;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莫過於愛和陪伴他們成長。倘若孩子得不到這些最基本卻又最重要的東西時,日後造成的負面影響,是絕對不能「還原」的。
因此,父母必須改變自己對子女表達愛的方法。例如:多抽空跟孩子玩耍、一同享用他們喜歡的食物......建議父母不妨利用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以及即時通訊軟件如WhatsApp等,來跟青少年子女保持緊密溝通,並在適當的時候表達關愛。
他也指出,父母不宜「過份尊重」孩子,因為過份尊重就等同縱容。這只會助長他們的霸氣,最終變成尊卑不分、不會敬重長輩,以至打罵祖父母,更甚者就會做出弒親的惡行來。
夏淑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