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新總統會否拉近與美國距離?
伊朗總統魯哈尼(Hassan Rouhani)上任,打破三十多年僵局,與美國總統作電話溝通。這是自1979年來,首位伊朗領導人與美國總統作如此直接的洽談。
打破三十多年的僵局
近期美伊等七國在日內瓦舉行限核談判,伊朗作出多年未有的正面與詳盡對話,並提出解決難題的時間表。此舉莫非顯示,兩國對峙的局面有紓解的曙光?
魯哈尼接受西方教育,在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取得法律博士學位,通曉多國語言,如英語、德語、法語、俄語和阿拉伯語。2003年曾任首席限核談判代表,與歐洲斡旋;由於他的閱歷與西方接軌,視野變得寬廣,採較開放路線,與西方對話,減少敵視。但國人對此能否接納呢?
開闢新路遇困阻重重
伊朗是文明古國,仍被前朝波斯大國的影子與回教傳統籠罩著,新政治領袖還是要聽宗教元老家長式的指導。當魯氏與美國奧巴馬通話後,宗教領袖哈梅尼(A. Khamenei)即批評他急進,並提醒他美國是不足以信任的國家,伊朗軍方領袖亦不同意魯氏太快接觸美國。
前任總統內賈德(M. Ahmadinejad)走强強硬路線,積極發展核能,使外國憂慮;美國也視伊朗為邪惡軸心國,處處防範,不作普及性通商。彼此視對方為假想大敵,雙方人民也不好過。
開闢與前人不同的道路,絕不容易。不宜急躁,慢慢打鑿,時間可以證明,與西方對話的蹊徑是否正確。魯氏接觸西方之途長路漫漫,能否有毅力達成目標,乃在乎有否夥伴支援。
新上任的副總統艾特卡(M. Ebtekar),是伊朗首位女性擔任如此高位。年少時,她在美國賓省住了六年,英語流利。在男性主導的伊朗文化下,艾氏作為西方成長的女性能被公眾接納,顯示仍有國人願給予新領袖發揮空間的機會。
雙方合力可打造出新局面,與西方緩和對話,而不是堅持對抗是可取之策,但他們必須在新氣氛未散去、新熱情未冷卻之前,把握機會,與對手交流,化解敵意。
持久力量乃成果前奏
新人不易取得國內長者的祝福與支持,更難獲得外國談判政要的尊重和信任,成果嘉獎 奬,不易在任內一蹴即就。
英國文學家魯益斯(C.S. Lewis)曾說:「冀求的能力,本身已是初步的獎奬勵。」你我在開墾新路,特別在有關接納以往的敵人時,易受前輩及保守勢力阻撓,但只要堅持信念繼續冀求,那持久的內心力量,就是得成果奬獎項的前奏。
那邊廂,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對伊朗新領導人抱懷疑態度,在聯合國大會發言警告世人及美國,伊朗領袖只是披上羊皮的豺狼。
世人都恐懼核子戰爭及核武威脅,若伊朗新總統不單注意己國威望霸力,也顧及他人安危憂驚,才是有國際視野、亦具個體真誠的成熟領袖。
伊朗新總統會否拉近與美國距離?建立關係並不容易,不單只在伊朗一方出力,更需要雙方互動,放下猜忌,彼此信任。
劉帝傑(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