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當如何善用言論自由?
不少人致力於高舉言論自由,本無可厚非。其實「言論自由」,不過是令人與人溝通有足夠的表達空間,但與此同時,更要注視「言論內容」。
點名擊殺叫人心寒
法國巴黎的《查理周刊》報社,遭回教激進組織槍手狙擊,導致12人死亡,令全國哀傷、全球震驚,更使各地傳媒工作者憂心忡忡,擔心會否有一天也成為恐襲目標。
今次自稱為回教激進組織的兄弟槍手,特定傳媒工作者為處決目標,點名叫出數名編輯名字,然後逐一擊殺。文質彬彬的文化工作者,被收錄在殘暴恐怖分子謀殺目標黑名單之中,實叫人心寒。該周刊所走的路線屬諷刺性,通過評論與漫畫,批評回教、基督教以及政界人士。有回教人士早已警告編輯們要小心,否則生命有危險,然而,編輯們堅持言論自由,一意孤行,終導致慘劇發生。
作文化大閘守護人
恐怖分子的暴行,必須嚴厲譴責,事件亦叫傳媒反省,要謹慎運用言論自由,對宗教尊嚴要有高度敏感。在民主開放的國家如法國,大眾傳媒擁有高度言論自由,可以評論政治、宗教、文化。編輯作為文化「大閘守護人」,應自律、也有責任去篩選資訊與見解、傳播正能量、宣傳社會核心價值觀,將積極健康的元素傳遞給民眾,進而引導其提升道德情操和文化境界,而不是自由放任,將出於本能反應的心聲全盤放送,否則很易引發暴力的反響。在高舉言論自由時,也要尊重各種宗教的教義,不能隨便以圖文醜化宗教人物。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不少傳媒人選擇在經濟利益中生存,多於互重文化中自約;也有好些傳媒為了生存謀利,走嘩眾取寵、臨界出位的路線。
只是途徑並非目標
本人曾到法國巴黎,體驗當地有多元種族共居,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皆佔相當比重。除基督教及天主教外,回教群體也不少。《查理周刊》近距離針對回教居民發稿,容易引發本土回教激進分子不滿。不少人致力於高舉言論自由,本來無可厚非,但言論自由是令人與人溝通有足夠表達空間的途徑,而非目標。儘管已取得自由管道,但不可濫用它來輸送劣質言論。更重要的是,確認管道中傳遞的言論內容是甚麼,能否令人相處和睦融洽,而不是引起爭議仇恨。致力高舉言論優質,令人與人生活得以和平共融,才是更有價值去爭取的目標。
兇案之後,《查理週刊》封面刊出流涙的回教先知漫畫圖像,暗示先知也為該刊哀傷。周刊仍堅持以譏諷回教領袖為主導路線,該期銷量由以往的5萬本飆升到300萬本,在出版業務上無疑是打了成功一仗,在不畏恐襲威脅上也是誇勝了;然而,在種族融和上,卻是無補於事,更可能持續引起無休止的反擊與對峙。
言論自由,賦予傳媒一方發放消息的權利,誠然基要,但言論的質素和出發點,更不容忽視。
劉帝傑(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