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母親令人擔心
「父親突然離世,自此母親心神仿佛、記憶力衰退、不時自言自語、說話時更頻頻搓手,感到她頗緊張;跟她上街也要打醒精神,免得她走失。由於我和太太都要上班,有時母親在家嫌太悶,會自行出外,問題是她不懂英語、又不辨方向,令我們很擔心。請問有甚麼方法可以幫助她呢? 偉成。
偉成:
謝謝來信。你現時所體驗到的實際壓力,相信亦是不少子女們同樣會面對的大挑戰,是十分值得大家在照顧年長父母,同時又能自我關顧之中一起探索、彼此交流、互相支持,增加所需的知識和智慧。以下幾方面供你考量。
(一)認識喪偶對長者身心靈的打擊。老伴的離世,對留下來的配偶的人生、心靈及實際生活,往往帶來翻天覆地的震撼,尤其是老伴的死亡來得突然,就如你父親的離世一樣;因為你母親所喪失的,非單是一個配偶,同時亦是一生的伴侶、每天生活的同伴及照顧者,感情深厚的更是一生的知己良朋、禍福榮辱與共的戰友。摯愛的逝世,除使喪偶者感到哀傷,甚或因自己獨自活著而產生罪咎感外,不少喪偶者承認,他們會陷入極度深沉的孤單感和隔絕感中,需要多個月甚至是多年的時間,才得以釋懷。故如果長者的哀傷沒有得到適時的撫慰或治療,可以導致更嚴重的身體和精神病症,甚至會危害生命。
(二)須關注哀傷可導致長者身心病的癥兆。哀傷可影響喪親者的身體健康,如食慾不振、睡眠問題、肌肉酸痛或緊繃等狀況。一般的悲傷歷程大致包括:震驚、否認、憤怒、憂鬱、接納等情緒反應,通常過渡期可從幾個月到幾年,故特別須留意他們的悲傷歷程,是否拖得太長且變得複雜化,如尚未能接納配偶的逝去、多受惡夢或記憶的困擾、疏離社交及群體活動、常有求死的念頭等。研究報告亦顯示,喪偶者的哀傷可誘發憂鬱,而很多時「憂鬱」與「焦慮」被形容為孿生姊妹。你發現母親喪夫後,顯得心神彷佛、記憶力衰退、自言自語、談話時又頻頻搓手、精神不振等,都顯示出身體、情緒及精神健康出現問題的一些癥兆,建議你盡快帶她看家庭醫生作評估,醫生會按照診斷及需要,轉介她去有關的精神科醫生或心理治療機構。如果你們居住在大多市,可向隸屬於西乃山醫院的恆康中心求助,該中心專為55歲或以上的華裔人士及其家庭關顧者提供精神/心理評估、心理及藥物治療(電話:416-291-3883)。
(三)孝親的同時亦要愛顧自己。我們年少時,在父母的關愛、養育中成長,現在母親老邁,是我們該反哺親恩的時候,但要有效地關懷母親各方需要,自己就必須有健康的身心靈,所以要於起居、飲食、運動、睡眠等方面保持健康。如果自己能力精力不足夠或不許可,就如你們都要上班,就需在人手安排及經費上,與家人彼此安排分擔,也可找外援。其實社區都有不少華語的老人家居護理服務機構,提供成人日間活動、個人及家庭護理,以及看護長者等服務,如居大多市可向耆暉會諮詢(416-502-2323)。協助母親過渡喪夫之痛本身已非易事,更何況你們一家亦同樣在經歷喪親之痛,同時又要面對實際生活的挑戰,所以需注意自己的情緒健康狀態,有需要時,務必要找適切的心理家庭或屬靈輔導。「天下萬務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哭有時,笑有時。」(聖經)無論如何,愛是傷痛最大的治療,也是家人共渡時艱的力量。祝願你們一家老少,都能安渡悲傷歷程,從而透視生死的奧妙,感悟到造物主早已安置在人心中對永生的嚮往,及體驗永恆愛的滿足安穩。
古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