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升升升
置業安居,相信是大部分華人追求的目標。他們認為,「買磚頭」既可保值又有棲身安樂窩;然而,近年在華人聚居的兩大城市-大溫哥華和大多倫多地區,卻出現房價「高不可攀」的情況,房屋平均價是全國平均價的兩倍,冠絕加拿大,令不少打算置業的市民叫苦連天。為了回應市民對可負擔房屋的強烈訴求,省政府和聯邦政府終於在今年下半年相繼出招,望能壓抑過熱的樓市。
省府陸逐出招 溫市房價仍高
據國家銀行房屋價格綜合指數(Teranet-National Bank Composite House Price Index)8月份的資料顯示,加國11個地區中,有8個區域的房價在過去一年都有上升,平均增幅為11.4%,其中以溫哥華升幅最凌厲達25.8%,而多倫多亦高達14.6%,兩地房價同樣處於歷史高點。其實,房價飆升的現象在大溫地區已不是新鮮事,從2010年起房價開始持續上漲,到今年上半年更有「失控」之勢,要在該區買一所獨立屋動輒百多二百萬元,其中西溫和溫西地區的獨立屋更超過300萬元。瑞士銀行更警告,與世界其他17個大城市相比,溫哥華房市的泡沫最大,比倫敦、香港和悉尼還要高。由於房價與市民的負擔能力脫節,社會上要求當局出手穩定樓市的聲音越來越強烈,卑詩省政府遂於7月率先出招降溫,向溫哥華房產的海外買家徵收15%的物業轉讓稅(Property Transfer Tax),明年省府亦會實施物業空置稅,望進一步壓抑大溫過熱的樓市。
新政策自8月實施以來,大溫地區的房屋成交量明顯下降,雖然市場放緩,但住宅的平均價仍未見下滑。9月份該區住宅物業的基準價為$931,900,其中獨立屋的售價超過150萬,全國最貴。大溫哥華地產商會(Real Estate Board Of Greater Vancouver)指出,溫市地產市場正在發生變化,現時市民對柏文公寓和鎮屋的需求明顯比獨立屋還多,這反映出市民在獨立屋價高得遙不可及的情況下,只好追求空間較小、價格較低,相對可負擔得來的居所。
大多房市暢旺 小鎮也成新寵
西岸房價高得太不合理,東岸多倫多地區亦不遑多讓。自2015年開始,樓價年升雙位數字,當中905號區的升幅要比416號區大。根據多倫多地產商會(Toronto Real Estate Board)10月份公佈的資料顯示,到目前為止,在房屋供應量和存庫量均短缺的情況下,大多區對各類房屋的需求仍然強勁,令該區的房市持續增長。大多區9月份的房屋交易量達9,902宗,較去年同期上升21.5%,而住宅平均售價為$755,755,較去年同期上升20.4%。
在整個大多市及周邊地區中,9月份房屋平均成交價超過百萬元的城市分別是:
* 皇帝市(King City):$1,209,541
* 旺市(Vaughan):$1,028,720
* 奧克維爾市(Oakville):$1,060,323
* 奧羅拉市(Aurora):$1,053,821
* 烈治文山市(Richmond Hill):$1,166,496
* 惠特徹奇-史托維爾市(Whitchurch-Stouffville):$1,067,520
至於華人聚居的萬錦市也高達$993,879、多倫多市則為$764,872。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大多區屋價被「搶高」的城市中,不乏從前被華人視為「另類」、「偏遠」,沒有大型商場或名校的小城市,如烈市以北的小鎮奧羅拉,
2014年二手獨立屋的平均價約為71萬,現在卻飆升至124萬,兩年內「身價」暴升七成半。
市場需求轉型 置業量力而為
以往最受市場歡迎的獨立屋,近年因為「身價」太貴,令不少用家轉移追求價錢較相宜的柏文公寓和鎮屋,這將是兩地房市的新趨勢。此外,租住分租屋、年長子女仍與父母同住、或由父母資助置業......都是目前國民(尤其是年輕一族)解決住屋需求的途徑。也有不少人寧願每天花多一點時間在交通上,而選擇搬到周邊城市居住。
雖然大溫和大多區的樓市冠絕全國,但不得不留意其他潛在的隱憂,包括加國國民負債比率上升、世界經濟不明朗,以及隨時有「加息」的可能,這些一定會對樓市造成冲擊。所以在目前的形勢下,打算置業的人士,必須了解個人經濟狀況和負擔能力,量力而為,避免操之過急,而作出錯誤決定。
林靜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