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之下,誰要浪費在宴樂中?
2018年開始了。新年度的序幕,承傳了去年一般人對金錢貶值的感覺。不同數字,使通脹率數據看來參差,即使政府公佈的通脹率並不高,但消費者的實際體驗,卻是生活開支的壓力越來越大。
通貨膨脹一直是尋常百姓的生活敵人。對一般人來說,通貨膨脹意味著口袋中的金錢購買力因而收縮,價值變得不比以前。簡單而言,通脹率數字是多少,即表示貨幣的購買力收縮比率是多少。雖然,有專家指出,受通貨膨脹負面影響最大的,是持有大量現金或存款的人士,因為通脹會直接削減他們擁有的現金購買力。相反,持有有價資產的人士,所受的影響卻會較輕,因為資產的價值在通脹之下多數都仍能保持。
問題是:當家無恆產的低收入人士,收入增幅追不上通脹率時,便會在生活消費上遇到衝擊。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都是日常所需;當局未有控制通脹的措施,升斗小民卻承受物價高漲的壓力,那該如何是好?
開源節流原是一種積極的方法。賣力多一點使收入增加,自然是抗衡的良方,但開源往往比較困難。相對來說,節流卻較易主動掌握,而讓節省的觀念植根於生活中,又較之開源更具積極意義。節省的意思就是,因應實際所需而量用,不揮霍、不浪費。食品用品,如能以真正珍惜的態度食用使用,不作無謂虛耗,結結實實地身體力行,我們仍會發覺,自己的日常消費,尚有可以節省的空間。
《聖經》中有一個膾炙人口的故事,說耶穌當日所行的一個神蹟,就是把一個小孩拿出來的五個餅和兩條魚,分給聚集聽道的五千人吃;不單讓他們吃飽,而且還有十二籃子的剩餘。這當然是因為耶穌顯出了人所不能的神蹟,才能讓群眾飽腹;但我們也可以肯定,這些人都吃得珍惜,並不浪費,他們把零碎的食物都不棄掉,收集起來共有十二籃。這十二籃就是節省和珍惜的印證。「五餅二魚」的神蹟,很值得我們細意咀嚼,回甘其中的深層意義。
如果我們力求抵擋通脹,仍苦無良策,又可以參閱以下一節出於雅各書4章3節的《聖經》金句:「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金句中提到浪費在宴樂中,就是指過度而欠節制的浪費,如宴樂中恣意消耗飲食,為私慾而超越限度錯誤花費。當領略到節省的原則和意義,回頭再看自己,是否仍可朝不浪費的方向去抗衡通脹,我們不難見出節流的大功能。
客觀的通脹環境是一眾的事,螳臂雖然不能擋車,但螳螂卻可避車;我們何不主觀地從個人生活出發?即使開源難度較大,節流總會較易主控,因為那基本上只是節省這美德的延伸。我們都不希望一直浪費在宴樂中吧?
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