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那句話的意義
媲美《教父》的經典電影《月黑高飛》開拍之初,導演 Frank Darabont 在荷里活四出尋找投資人,時間有限的金主通常不想聽太多廢話,劈頭就問:「用一句話說出這部電影要拍甚麼?」假如答不出來,證明導演掌握不到自己想說甚麼,電影的靶心也就不知在那裡。Darabont很簡要地回說,這是一個「希望與絕望」的故事,所有的情節由此而來,箭無虛發,終成為美國電影史上的一套重要電影,因為它好好地說出了「希望與絕望」的意義。
一名在慈善團體工作的人分享她的經驗,那是每個籌款人的基本訓練-預備自己在電梯的一分鐘內,向一個陌生人介紹所屬的機構,最後能打動對方捐款支持。她親自示範,不亢不卑,句句中的,由社會問題到機構的存在如何影響社會,剛好在一分鐘內完成,完美地展現了「捐錢改變社會」這句話的意義。
每一期策劃號角專題時,我都在想怎樣用一句話去說這個專題的中心?這個專題對讀者有甚麼意義?用甚麼方法來呈現才會得到最佳效果?怎樣以事實去論證才有說服力?然而,新聞報道並非劇本寫作,不能預下結論,很多時在採訪中會有出人意表的發展,也正是其精彩之處,人生不就是如此嗎?人的能力有限,每次完成專題都思前想後,我有否將靶心的那句話說得明白?別人是否領略到箇中的意義?《號角》事工非靠人力,只要「當跑旳路我經跑盡了」,其餘的神會完成。
陳筱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