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盼望 有愛,不再恐懼死亡
李顯華和聞晶晶
聖誕節對李顯華來說,百感交雜。2011年聖誕,太太聞晶晶在夏威夷旅行途中突然急病,細菌入腦,導致左腦失去四分之一功能,幾經辛苦才把命搶救回來,但從此便失去自理能力。2014年的聖誕更發現患上乳癌。接二連三的意外,令安居在卡加里,憧憬著退休後展開新生活的李氏夫婦,一下子便要面對生老病死的難題。
9年前太太昏迷不醒,李顯華承諾要信守婚約,在病榻前耳語會照顧她一生一世,晶晶在昏迷中流淚,病情也就一天一天好起來了。李顯華回憶道:「神對我的愛是永恆的,祂跟我立了新約,我和太太也有婚約,愛也是一生一世的。」
他執意自己照顧太太,認為這與讓別人照顧是截然不同的。他說:「假如只是照顧身體的需要,當中卻沒有愛,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因為有愛就有鼓勵,也就帶來希望。」
李顯華相信,只有家人才會明白病者的需要,他細數生活中的細節:「病中的太太,不懂怎樣選自己愛看的電視頻道,也不懂怎樣調校室內溫度。她自己煮麥皮滾出鍋了,也不知怎麼辦?牙痛了,也不知是牙齒還是牙肉痛?需要我用手去按按才能分辨。這些事只有丈夫才最瞭解她,假如沒有愛,怎能細心地明白她的需要?」
作為照顧者,李顯華重新學習愛的功課--「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哥林多前書13章4節)。從職場上的管理高層變成全天候的「家庭主夫」,他要學習放下自己,以太太的需要為先;晶晶現時能做簡單的家務,但稍為複雜的事情便需要旁人指點。李顯華說:「以前太太喚我,我總要做完自己的事才去找她;現在我學習放下自己所有的事,先去照顧她的需要。例如,現時她分深淺色洗衣服時,卻不知淺黃色該如何處理,她一問我就立刻去回應,自己的事停下來又有甚麼問題呢?」
愛是學習放下自己,包括自己的喜好。李顯華坦承:「自己已逐漸改變了,以前很怕購物逛街,現在就一定會陪太太去選購她喜歡的衣服;由於不方便在外面試身,我通常都會鼓勵她買下來,萬一真的不合適才拿去退回。發病前晶晶很喜歡砌拼圖,我卻不太喜歡,想不到太太在7月時重拾嗜好,我也陪伴在側,互相研究,現在連我也愛上拼圖了。」
因著丈夫悉心的照料,晶晶的情況漸有進步,由不能自理到如今能做簡單的家務;由單手彈琴到雙手合奏;最近更能在崇拜中自己翻《聖經》找經文;但李顯華明白這一切都不代表她會完全康復,對於以後的路也不無擔心,他承認:「我常祈求神,讓我可以一世照顧她,直至她返回天家見到主面;如果我先離開世界,哪誰來照顧她呢?」李顯華坦言為此哭了很多次,接受訪問時聲音也哽咽起來。
照顧者和被照顧者的路,其實是互相扶持的,李顯華也想到太太如果離開後自己的光景,他說: 「現在每天都和教會的弟兄去做運動,不過身體走下坡仍是不能改變的事,人總會走完今生的路,假如太太先離我而去,誰還會在我身邊呢?人生路上同伴只會越走越少,那條路多孤單啊!」但只要想到,耶穌是他最知心的朋友,必然陪伴他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也會帶他走出死亡幽谷,領他到永恆的家鄉;所以他有信心,假如自己先離開,神一定看顧晶晶,反之神也一定看顧他。李顯華稱:「神既然帶領我走到今天,衪必會守住與我所立的約,陪我同行下去。我已將這件事全交給祂了。」這樣祈禱過後,他心裡滿有平安。
最近他們的女兒搬了家,新居相距父母住處只有八間屋;同樣地,兒子住的地方,竟是另一邊八間屋的距離。李顯華為此興奮感恩說:「兒女明白我們的需要,這安排讓我們覺得很安心,神很愛我們。」
李顯華一家
李顯華認為,耶穌不但在二千年前誕生在伯利恆,而且也一直在他心裡,給他帶來平安喜樂。他不諱言:「神就是愛,人生有盼望,看事情就不同了。」從前他沒有想過退休生活是這樣的,人生不能預期,但苦難卻帶來為神作見證的機會,有關二人故事的電影已經拍好,等待疫情過後就會公映及舉行佈道會。李顯華希望夫婦倆能有健康身體、美好的靈性,繼續為主作見證:「兩個人一起做才有意思,少了一個就不好了。我們為主工作,生活就有意義。」
他相信人生最重要的就是盼望:「對新冠病毒,我們的盼望是疫苗; 要活下去,生活要有目標; 要坦然面對人生,就要有永生的盼望。」
李顯華對聖誕節和夏威夷曾有過心理陰影,但出事四年後,他們被邀到夏威夷教會做見證,那一次佈道會有一對九十多歲的夫婦決志信主,在此之前所有的陰霾和恐懼一掃而空,他相信這一切都是神的美意。對李氏夫婦而言,聖誕既是苦難的開始,卻又是愛的表徵,更是盼望的印記。
陳筱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