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財務讓孩子安心成長
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二零二二年九月
為人父母,除了要應付18歲前的「28萬開支」外,還有是孩子轉眼成人,18歲以後的日子又怎樣呢?如果在獨立之前,家庭有變又如何?讓孩子無後顧之憂地茁壯成長,相信也是天下父母的心願。認可財務策劃師林大駒也是3個由14至20歲孩子的父親,結合自己的經驗,他有以下的意見。
林大駒
釐清育兒目標
林大駒認為生兒育女,在財務上必會有所重整,在開支增加,收入不變的情況下,有些花費必然要犧牲,例如要換大一點的房子,又或帶孩子去旅行,也許就要延遲個人退休計劃去達成這些目標。林大駒認為,夫婦二人最重要是好好商量,釐清育兒的目標。「神讓我們做父母,當然有些東西是要犧牲的。」夫婦應該找財務顧問商量,以安排達成目標的財務安排。及早供款RESP
假如不想將大學學費的重擔交給孩子自己承擔,林大駒建議大家,盡早供款RESP(註冊教育儲蓄計劃),供款不單可以免稅,更可以得到政府的配捐。不過,對一些家庭來說,每年最多2,500元的供款也不容易,林大駒指有不少祖父母會幫忙為孫兒供款RESP,以減輕父母的壓力。保險保障孩子
為了讓子女在父母不幸離世或失去工作能力時得到最大的保障,林大駒認為父母應該購買足夠的人壽及傷殘保險,以防萬一 。需要買多少人壽保險,視乎需要多少錢來償還房屋貸款,幫助孩子完成大學,以及有足夠的錢應付每月開支。最重要育兒事
林大駒不諱言,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都有從周圍而來的壓力,其他人會不期然談到子女在學甚麼,放假去了哪裡旅行;他建議不要和人比較,少看一點facebook、Instagram,他稱自己沒有帶過孩子去歐洲、迪士尼或坐郵輪。他反問,是否一定要去這些地方,才能建立家庭關係呢?去露營,駕車自由行又怎樣?「我以前每年都和孩子駕車去紐約探親,沿途四處遊覽,大家在車上十多個小時談天、唱歌,下車吃東西,一樣好開心。」林大駒指現時家庭開支最大的,可能是住屋費用。「我們一定要住大屋嗎?是否一定需要跟從社會標準一人一間房呢?我兩個兒子到現在還是同住在一間房裡,晚上不時聽到他們的笑聲,有時連女兒也走進去一起談天。住1,500呎的屋足夠時,就不用住上3,000呎的屋,這自然可以省下錢做其他事情了。」
林大駒建議,父母在人生財務安排的起點上,首先要思考甚麼是最重要的,究竟我們想將甚麼價值觀傳遞給孩子。「我們不需要攀附別人的標準,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孩子做個怎樣的人。」
陳筱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