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與憂鬱之六 從人生不同的階段看憂鬱
能解決問題不會輕生
一位曾接觸過很多年輕人的臨床心理學家認為:「學業壓力是學生自殺問題的導火線,而不是原因。如果一個人有完整的社會支持網絡,心理上感到快樂,那麼即使面對壓力,他也不會自殺。一個人的自殺,通常都不是由單一問題造成的,但最終就是找不到出路;一個人要從不快樂走到自殺這一步,中間有一大段路,所以自殺的人真的感到非常絕望。」他接著說:「很多時候,自殺者其實不是想結束自己的生命,而只是想從目前面臨的痛苦中解脫,所以如果有其他方法能解決他們的問題,他們就不會放棄生命。很多研究都指出,近半數的死者處在社會支持系統薄弱的情況下,可能與家人的關係不和睦,又或者是單親家庭。在亞洲文化中,表現情緒不佳被視為脆弱,是羞恥的;偏偏懂得處理個人情緒,才是預防自殺的基礎。」
自殺的原因社會風氣
一名已經大學畢業,出來工作的年輕人說:「香港學生選擇自殺原因,不單是教育制度,而是社會風氣。香港是一個看重名利成就的地方,人人都認為,不讀書找不到好工作,人生便是失敗;學生有夢想會被批評是妄想,不切實際,但了解實況的人都知道,即使考上名牌大學,如果所讀科目不是醫科,出路根本沒有太大改善。即使是名牌大學畢業,最後可能也是淪為百貨公司的售貨員。
香港社會不斷鼓吹「考上大學就是成功」的想法,有時候即使家長不給壓力,學生亦會自製壓力;在上一輩眼中,讀書是年輕人唯一的出路,只要肯讀書,便會有好成績,沒有好成績,人生就完蛋了!任教中學超過20年的一位老師表示:「教育制度確實帶給學生很大的壓力,很多限制,特別是升讀的學校,對學生成績以外的關心很少;家長們也應多關心孩子,不要將自己的期望強加在孩子身上,尊重孩子的個性和興趣。」
蘇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