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與憂鬱之十 從人生不同的階段看憂鬱
自殺率跟失業率掛鉤
日本的中年男人,除了每天要在職場上拼搏外,還要面對一些微妙的職場壓力。假如年輕時已經加入公司工作,到中年期就應該升到管理階層,若然中年期還是前線員工一名,就會被同事們懷疑是否工作能力欠佳,或者跟上司的關係不和諧?這些懷疑會形成一種壓力,使前線的中年男員工感到自卑,覺得同事們看不起自己;此外,這些男員工更害怕的是,公司一旦裁員,他們有可能被視為沒有利用價值而被解僱。
近年來,日本中年男人的自殺率提升了不少,在發達國家之中,差不多是數一數二了!日本男人的自殺率,很多時會跟日本的失業率掛鉤,那就是說,失業率越高,自殺的人也越多。中年男性一旦被解僱,要找合適的工作並不容易;男人以事業為重,一旦不用上班,就會使人有一種沒用的感覺,不但如此,在日本的社會,情況會更加糟糕。
自殺是要向社會謝罪
例如:一個年輕人走入一家髮廊剪髮,理髮師自然會跟他聊天:「你是大學生嗎?」「對!」「你上哪一間大學?」「我是早稻田大學商學系二年級的學生。」「很好,早稻田大學的商學系很有名呀!」如果一個中年男人進入髮廊理髮,理髮師問他:「你在哪裡上班?」「我沒有工作,我失業了!」於是就再沒有人問他問題了。
失業的男人在日本最難忍受的是,那種被社會孤立的感覺,好像自己完全不屬於這個社會,而這個社會也沒有地方需要自己,然後慢慢地會經歷到深夜的孤單和寂寞。驅使中年男人自殺的原因,最常見的是失業、離婚、負債和患病,有些人是幾個原因集於一身;不過,日本人的自殺行為不一定是對社會的控訴,相反地有很多人作出自殺行動,是要向社會謝罪。他們有很多向社會人士表達的心聲,都會是:「我未能滿足公司的期望,未能滿足家族的期望,實在非常抱歉。一直以來,給大家添麻煩了,實在很對不起!」
陷入嚴重抑憂鬱之中
日本社會對自殺行為的接納程度很高,而另一方面卻對心理健康了解得很少;其實自殺者在未作出行動之前,已經是陷入嚴重抑憂鬱之中,只是一無所知,日本政府在這方面也沒有投放太多資源,在日本連精神病醫生也不多,一般的醫療保險也不會包括精神病在內。不但如此,基於日本人的文化,也避免在人前談論精神病,就像中國人不喜歡談論死亡一樣;就算內心有很多憂慮,日本人也不會隨便向人透露,一方面知道別人也不一定會幫到自己,另一方面也擔心自己的事被傳開,當然更不想給別人添麻煩,於是內心痛苦的人就只會壓抑逃避,難怪日本這麼多人依賴杯中物,來麻醉內心的痛苦和煩惱,一醉解千愁。畢竟面對經濟前景不明朗,工作壓力大,又要負起養家的責任等,都很容易讓中年男人的內心充滿了焦慮和憂鬱。
蘇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