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靈程之旅 (11)
一心一意返港教神學
97年前的香港被喻為「借來的時間、借來的地方。」移民潮是一浪接一浪的湧現;80年代,中英開始談判香港的前途問題,移民潮又出現高潮,很多香港人都希望到外面的世界闖一闖。一位傳道人獲悉我們前往英國進修神學時,竟然恭喜我們「移民成功」,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們去讀書而已,怎會是移民?
楊牧師(慶球)是一心一意地進修神學,裝備自己培育主的僕人﹐也是一心一意返港教神學,未想過移民;可是神的心意並非如此,祂所安排的路是我們意料之外的,仿如在曠野的以色列人,所走的路是從未走過的,每一步都是新的。
神學教育之路是艱巨的,神學教師除了要具備一定的學術水準外,還需要有牧會和人生經驗﹐才能當牧師和傳道人的生命導師。做牧者要承擔教導、關顧、領導的工作,解決信徒信仰和生活的多方問題,他們需要實踐信仰的經驗指導。神學教育不是空中樓閣,是要落實到信徒的生命之中的,不然就變成高言大智,於信徒生活起不了作用,這一點在我們起初走上這條路的時候,沒有深入探索過。
教神學之前需先牧會
1986年發生了三件事,改變了我們侍奉的方向。
那一年大埔禮賢會30週年堂慶,邀請慶球當講員,我們一起返港,和弟兄姊妹慶祝教會生日,也順道尋找畢業後的出路。返港之後,聯絡神學院,發現回港教神學和牧會,處處受阻。申請了中國神學研究院,但一直沒有回覆;應余達心牧師的囑咐,申請浸會學院的教席,卻因某些因素放棄了;至於返自己的宗派神學院,則因當時區會在轉折期,情況很不明朗,所以只有暫時擱置,繼續等候。
慶球的論文將近尾聲,有一日與指導教授根頓閒談,他問及畢業後有甚麼打算,慶球告訴他將會回港教神學。他誠懇地說:「Jason,從學院到學院是容易的事,但要做一個好的神學教授,你必須先牧會。」事實上根頓教授以身作則,一直是倫敦北部一間教會的牧師,他的話使我們知道教神學之前,需要先牧會,可是到哪一間教會去做牧者呢?寂寂無聞的我們,怎樣打開牧會之門呢?畢業後該何去何從?前路如何走下去?只有那位帶領我們行走曠野之路的上帝才知道,我們唯一可以做的是等候。
打開了渥宣牧會之門
離開了在等候神帶領期間,加拿大有幾位弟兄邀請我們到溫哥華參觀1986年世界博覽會,誰知這一行改變了事奉的路程。加拿大有些前禮賢會大埔堂的兄姊很想跟我們見面,為我們籌了兩張到溫哥華的機票。7月中抵達,受到他們盛情的接待,既買了博覽會套票給我們,又安排各項旅遊,他們花了不少心機和時間,希望我們能在加拿大牧會;由於他們並不是教牧界,故沒有機會見當地的牧師,我們也沒有著意尋找工場,根本沒有登門造訪各教會,深信前途在上帝的手中。想不到神帶領一位宣道會的牧師途經溫哥華,為我們打開了渥太華華人宣道會的門,展開了八年的牧會珍貴經歷。
楊朱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