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靈程之旅 (14)
常要尋找自己的位子
台灣著名作家張曉風說:「天上一滴露,地上一棵草,一個蘿蔔就有一個洞,上天沒生下一個沒有位子的人。」在我所過的師母生活中,就常常要尋找自己的位子。
當年隨著丈夫來到渥太華,在社會上、在教會中都要思考如何定位。在尋找這位子之際,聽到很多人的意見,教會也有一些約定俗成的觀念要我遵從,可是從少就學習聆聽神微小聲音的我,只尋求神的心意。
1987年的渥太華宣道會大概有180人,在自購的一所小學建築物聚會,創堂牧師因著師母患病而辭職搬去溫哥華兩年,沒有了主任牧師的帶領,教會顯得鬆散,百廢待舉。初到貴境,楊牧師就頻頻和長老開會,買了一部新車,逐家逐戶探訪,努力去認識弟兄姊妹,了解他們的家庭狀況,一年後到車行驗車,維修員看見這部只有一年的新車,竟然走了很多里數,於是問楊牧師是不是做送貨的?
不聽從出於人的聲音
閒賦在家的我,收到一位長老來電,他好奇地問:「你終日在家行行企企(無所事事),是做甚麼的呢?」另一位長老來電說:「師母,你要當主日學校長,這是神的旨意。」他們為我著急了,為我尋著教會的位子。按著一般不成文的觀念,師母是「買一送一」的,師母既然是讀基督教教育的,順理成章就該當主日學校長;我拒絕這種對傳道人妻子不合理的要求,我會侍奉神,是出於對神的愛,不是因著師母這身份,教會的主日學誰在學?誰在教?教甚麼?我毫不知情,怎能做他們的校長?這是出於人的聲音,我仍然尋求神給我在教會的位子。
一次渥太華最大華人教會——聯合教會的牧師請我們吃晚飯,言談間說起聯合教會是不用傳福音的,福音工作由宣道會來做,信主的人最後都會到他的教會接受造就。這番話果然發人警思!渥宣做很多街坊佈道和學生福音工作,但缺乏了培育,原來佈道不栽培是一個「大省略」,流失了很多人。當時渥宣面臨轉型的時期,那時因安大略省大幅加學費,導致到渥太華升學的香港學生人數大減,學生工作不得不停止;而留在渥太華的畢業生已屆適婚年齡,教會正步入以家庭為主的階段。於是我看到自己在教會中的位子,就是推動培育工作,首先主辦基教講座,讓教會明白培育的重要,繼而成立基督教教育委員會,策劃及推動各種教導事工。我們到任初期,成青主日學不足20個學生,一年後竟增至100人,兒童主日學的人數亦不斷增加,家長也在主日崇拜中安頓下來。
神給我一個隱藏位子
另一方面,發現教會欠缺凝聚力,主日崇拜後會友立刻離去。有甚麼可以使他們留下來呢?於是我做了一些茶點,讓他們留下相聚,當時並不懂得做蛋糕,只買蛋糕粉(cake mix)弄了一個不大好吃的蛋糕,提供咖啡、奶茶作為會後聯誼活動。經過幾次茶點後,有姊妹來對我說:「師母,你的蛋糕實在太難吃了,以後由我們來做蛋糕吧!」有了會後茶點之後,教會變得熱鬧起來,人與人之間也變得親切得多了。
原來沒有明確事奉崗位,神卻給了我一個隱藏的位子,就是填補教會的破口,鞏固他們的信仰,凝聚弟兄姊妹彼此相愛的家人關係!
楊朱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