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納的十分之一

不少人家財萬貫、富裕無憂,但卻難從外表看出他們的身分。這些人穿著樸素、不講排場、有人開著高齡的舊車、有人住在狹小的公寓,還有人省吃省用、分毫不浪費,我身邊就有幾位這樣的朋友。富人甲喜孜孜地告訴我:「我只花了一萬多元,就買到這輛二手客貨車,外觀蠻不錯、性能極佳,真是物超所值!」富人乙説:「二十多年來,我一直租住這個細小柏文,租金便宜、有人管理,外出時只需關上門,無牽無掛。」富人丙則淡然表示:「孩子已長大成人,都能自力更生,我的責任也完成了,毋須為他們留下大筆遺產。」那麼,他們的錢都用在哪裡呢?原來,他們選擇投資在神的國度—有人設立基金,資助貧困學生修讀神學;有人支持海外宣教士;有人慷慨奉獻,在貧窮國家建教堂、辦學校、開孤兒院;也有人默默捐助醫院和慈善機構。他們的喜樂,不在於銀行數字的增加,而是看到生命被翻轉、福音被傳開,這些「捐得樂意」的人,正是神所喜悅的。
想起一個小故事:教會裡的奉獻箱有天發出嘆息:「每週聽見的,都是叮叮噹噹的零錢聲,因為那些大額鈔票,早已被送進名牌衣飾店、高級餐廳和郵輪旅遊社了;至於教會屋頂漏水、地板破裂、牆壁斑駁,大家卻視而不見……」
要知道,奉獻不是施捨,十分之一的供物是「當納的」,是信徒應盡的本分;既然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出於神的恩典,那麼我們獻上的,只不過是歸還給祂而已。
李鄭玉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