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與傳說

除了鴨屎香、馬騮搣外,其實大部分中國名茶背後都有傳說:例如西湖龍井與乾隆皇帝欽定十八棵御樹有關;大紅袍也有狀元報恩的傳說。不少中國名茶都有多種不同的傳說,但總離不開歷史敘事、文化認同、宗教哲學思想等,譬如福建的白毫銀針,茶芽色白如銀針,口感鮮爽、清甜,自然有不少傳說襯托:相傳產地太姥山流行瘟疫,神靈太姥娘娘夢示山中有覆滿白毫如銀針的茶樹,村民飲用後瘟疫消退,這仙茶就被尊稱為「白毫銀針」;另一民間傳說是太姥山有青龍守護,因觸犯天規被罰化為茶樹,龍鬚化作白毫,芽尖如銀針,飲用後祛病延年;又有跟歷史附會,說宋代文人歐陽修被貶福建時飲用此茶,稱讚為「冰潔如玉,清雅如仙」,使這茶聲名鵲起;亦有將白毫銀針的白毫暗喻為佛光普照。縱觀這些傳說都是反映傳統社會重視的文化價值,滲透著儒釋道的宗教與哲學思想:要感恩;將茶與天地靈氣互動,體驗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借名人、宗教人物來提升茶文化的地位。
最重視茶的傳說相信是茶商和茶農。傳說是茶葉品牌的軟性標誌,為茶賦予稀有性、功效性,更與產地、風土、人民的感情連結,支撐起其商業價值。茶與傳說結合,為增強消費者的認同感,所以不用介意傳說的真真假假。如果聽到鐵觀音的茶名,覺得與自己所信的宗教相悖,因而不喝這類茶,實有點矯枉過正。
梁立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