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爆米花

在上個世紀七、八年代,孩子們的零食選擇極為有限,爆米花是其中之一。院子裡的孩子們最期待的,就是胡同口傳來的吆喝聲:「崩爆米花嘍!」聲音剛一響起,孩子馬上就把崩爆米花的老爺爺圍起來。他熟練地把三輪車上黑乎乎的「機器」抬下來架好,這其實是一個鑄鐵製成的燜罐爐,形狀像一顆大炮彈,爐口有壓力錶,爐子可以轉動,下面有個放滿燒得通紅煤塊的托盤。
崩爆米花的過程就像一次科學實驗。孩子們排著隊,把家裡帶來的乾玉米粒和一毛錢的加工費交給老爺爺,老爺爺把玉米粒和一點糖精一併倒進轉爐,擰緊蓋子,然後開始搖動爐子,讓玉米粒在高溫下受熱;隨著壓力不斷升高,不一會兒就發出「嗤嗤」聲,空氣裡彌漫著玉米的焦香味兒。老爺爺覺得火候差不多了,就會大喊一聲:「要崩了!快點捂耳朵!」這是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所有人都趕緊往後退,孩子們緊緊捂住耳朵。老爺爺用極快的速度,把轉爐的長嘴對準一個套著厚麻袋的鐵桶,用一根鐵棍,猛地打開爐蓋;「嘭」的一聲震天響,感覺地面都跟著抖了一下。
一股白煙伴著巨大的氣浪沖出來,苞米花像雪花一樣,從燜爐裡噴湧而出,堆在麻袋裡;那時的爆米花沒有奶油,只有玉米本身的香氣和一點點糖精的甜味。剛出爐的時候,又脆又香,咬在嘴裡哢嚓響。雖然簡單,卻是我們小時候最喜愛的零食。
海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