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店大不如前

近幾次回香港,心裡最期待的,就是尋回昔日記憶中的地道美食;然而,結果完全讓人失望。先說灣仔那間人頭湧湧的牛雜店,照理說,生意火爆的地方應該有點水準,但我點的崩沙腩和牛坑腩,肉質韌得咬不動;湯頭也只是溫吞一口,毫無滋味,吃得我胃口全消,第二天還鬧肚子,懷疑衛生出問題。小店本來靠的是味道與乾淨,兩樣都欠奉,好景自然不長。
不死心的我,之後又去了一間「老字號」酒家。他們的招牌乳豬一向聞名,我暗自期待。片皮上桌時,第一口確實香脆,算是不賴;但到真正的重頭戲—帶骨的肉塊上場時,卻徹底走樣。乳豬燒得過火,肉質乾柴,醃料下手太重,甜到發苦,把該有的肉香完全掩蓋。再試炸子雞,外皮金黃,賣相吸引,可是一入口便知不妙:過火的油炸讓雞肉發柴,最致命的是整隻雞毫無雞味,光剩下「外貌」。至於滷水小食,像豬仔腳、鴨舌、子薑皮蛋,也是「棄之不可惜」:滷水汁濃到發苦,子薑甜得膩口,皮蛋雖然外觀完整,吃起來卻鬆散粉化,毫無香氣。當晚最能入口的,反而是飯後的糖水。杏仁茶雖略帶澀,卻還能嘗到些微杏仁香;蘋葉豆沙角算得上有水準,豆沙細滑,帶著淡淡果香。只是,糖水始終是配角,怎能撐起整桌菜?結帳時,總數超過五千元,人均一千一百多,價錢並不算低,但傳統風味幾乎消失殆盡。名店,真的大不如前了。
陸禎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