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是一門健康的學問
吃,是一門學問。《論語》早已有「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的說法,就是米麥碾舂得愈精白愈好,魚肉切得愈細愈好。這是一種對飲食講究的追求--求精求細,求香求味。不錯,吃,是一門學問;不過,我們認為,吃,是一門健康的學問。
其實,人人都需要飲食,飲食最大的作用,是在於補給我們活動的能量,使人體機能得以健康運作。不過,現今社會物質供應富裕,生活節奏則日趨明快,在吃得精緻之外,又興起了要求省時便捷的飲食模式。許多人對飲食的各種要求,如追求色香味,講求快與省,已經遠遠超過令身體健康運作的實際功能;不少人已不自覺地形成了不良的飲食習慣,對健康這大前提漠不關心,因而引發疾病問題,身體大受影響。
在天地始創之時,神早已為人類所需的食物預備妥當。在《聖經‧創世記》1:29裡,「神說:『看哪,我將遍地上一切結種子的菜蔬和一切樹上所結有核的果子全賜給你們作食物。』」神為人預備的食物,是菜蔬果子等天然食材,這本來就是很原始,很真很美的。人是神造的,神當然曉得人體機能所需,所以祂所預備的食物也必然可以補足人體能量消耗;只是人的生活日形複雜,飲食要求也偏離「真實、完善、美好」的軌道,而走上了有損健康的飲食路向。
每個人都各有飲食方式,如何取捨因人而異。諷刺的是人常常反其道而行,明知一些飲食選擇對健康無益,卻偏愛走其險著,甘之如飴;只因許多食品都能迷惑人心,口福之慾蓋過了理智分析。尤其每到節期,又總愛呼朋喚友共聚共嚼,在利口而不利腹的美食中盡情吃喝,視為慶祝。殊不知此例一開,常常就會把「吃完這次再說」的藉口同時放進嘴裡,繼續自我放縱,暴飲暴食,以致難以回歸健康之路。
有關當局常會就多種隱藏的慢性疾病而提出預警,籲請國民留意飲食習慣,慎防疾病在身體暗處形成。可惜的是忠言逆耳,或聽而不聞,或知而不行,到最終病情浮現時,往往為時已晚。這正是「病從口入」的最佳詮釋。
聯邦政府提供的健康飲食指南,為我們提出了一個反顧飲食習慣的機會。飲食喜好與口味,人人固有不同,但奉行營養健康準則,卻人人均無異意。《聖經˙哥林多前書》10:23說:「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同樣,凡食物都可吃,但不都有益處,也不都能造就身體健康。我們何妨反璞歸真,為「真」正餐「膳」之「美」而確定健康飲食之道,求真、求善、求美,摒棄不該有的飲食習慣,向影響健康的食品說不。畢竟,吃,是一門健康的學問,人人都應遵而從之。
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