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專科醫生蔡偉文
精神病專科醫生蔡偉文
據統計顯示,十個人當中有三名感到焦慮;而在五個女人當中,有兩人會感到抑鬱;一百人當中會有一人患上精神分裂。現任士嘉堡醫院精神專科醫生蔡偉文也不諱言,隨著社會發達,生活壓力沉重,患上精神病的人亦相繼增加。
詳加觀察正確判斷
之前香港出現的虐貓事件、美國的校園射殺慘劇,背後到底反映肇事者的精神問題,抑或是心理不平衡所致?「虐待動物的行為,也許是一種模仿行為,或是一種行為上的病態,要給予病人正確的判斷,需要詳加觀察,不能妄下斷語。」蔡偉文醫生指出,精神病可視為一種失調或障礙 (Disorder) ,其中可分為心理障礙、行為障礙、思緒障礙和心境障礙等。基本上,醫生會根據五方面--精神上(如焦慮、狂躁症狀)、行為形態上(如行為障礙或發育遲滯)、身體上(如甲狀腺不活躍)、壓力評估及功能性評估,作出綜合評估後才能判症。
有關精神病的誤區
「不會是我!」是許多人以為自己不會患上精神病的錯誤觀念,蔡醫生更正說:「在人的一生之中,有三分一的機率會患上精神病。一般人通常對精神病的認識比較狹隘,有些人以為精神病是純綷由於心理障礙所致,也有人以為那是情緒過度壓抑 (over controlling) 的結果;其實,精神病包括了心理病及一切引起精神障礙的病。」
也有人以為,一旦患上精神病便無法治療。據蔡醫生的專業分析:「以精神分裂症為例,當中有三分一的病患者可完全復原;其中三分一可恢復工作,但會間歇病發,需按時接受治療;基於種種原因,餘下的三分一則較難治療。」
對於精神病,蔡醫生引用一些淺易的例子來解說:「一個人胃痛,是因為他的胃功能失調;一個人染上氣管炎,是因為肺部出了毛病;一個精神病患者,就是他的腦功能失調,以致發出不必要的信息,作出不適當的行為,但不等於是不可以治療的。」所以,他希望大家不要對精神病妄貼標籤,應為患者注入更多的支持、關愛和接納等正面元素。
青少情緒不容忽視
近年,患上抑鬱症的青少年越來越多,蔡醫生也認同此說法。「一般患了抑鬱病的青少年,常會表現出情緒躁漲、坐立不安;作父母的假若發覺孩子的行為有異於平常的改變,諸如貪睡、情緒波動、學業成績明顯退步等跡象,千萬不要掉以輕心。要是發現孩子經常自言自語,甚至出現幻聽、幻覺及妄想(無事實根據,所相信的與常理相反)時,亦應加以留意,也許這就是精神分裂的病徵,但也不要反應過度,庸人自擾。
父母的支持和關愛
假如真的發現孩子有以上的怪異行為和言語,蔡醫生建議家長:「首先,不要反駁他們,要抱開放的心態去接納。有時,孩子基於同輩的壓力而不願意接受專業治療,這時,父母就需要有更大的耐性,去說服他們去尋求專業的幫助。其實,有些情況並不需要一定接受精神科的治療,校方也可提供輔導服務和評估需要,有時孩子只是心理受到困擾,或承受的壓力過大,而導致異常的行為。」蔡醫生認為,由於許多家長對精神病的觀念並不正確,以致誤以為服食精神病藥物必定有副作用,而不讓病者就醫;也有人以為家族中沒有這樣的病例,孩子也絕不會有精神病,其實,延醫的後果更為嚴重。
蔡醫生相信,最有效的良方就是父母的支持和關愛,因為一個長期被責罵、被壓抑的孩子,會引致心理發展不平衡,而久經抑鬱的情緒,腦內的海馬體就會失調,嚴重者更會導致腦部器官運作不平衡。父母對子女要有一顆同理心,認同他們的感受,當他們向你表達其困擾時,就是反映出他們對父母的信任,而發出的一種呼求!所以平日要彼此保持適當的關係,萬一出現問題時,他們知道可以向父母求助。
信仰力量給予希望
蔡醫生信主多年,在做了17年家庭醫生之後,再進修精神科,同時也曾在美國達拉斯 (Dallas) 接受聖經研習的裝備。在行醫時,他學效耶穌體恤、憐憫困苦流離者的做法--關心、接納、以及給予他們希望。「作為專業醫生,在工作上,我不會直接跟病人分享信仰,不過常會鼓勵他們不要放棄;在適當的時候,也會讓他們知道,遇到困難,可以嘗試禱告,學習交托。」
好些病人在康復期間,因為得到教會的支持和關心;或是一些病人及其家人,因為在教會的支援小組中得到了幫助,從而接受基督信仰。
蔡醫生深信《聖經》所言:「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以賽亞書42:3)他認為,只要抱持積極的態度,凡事盼望,凡事包容,精神病並不可怕。
蕭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