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勝於嘮叨
家長經常會投訴孩子做事不妥當、沒時間觀念,或是甚麼都不知道......問題是,家長在開始時,有否給予孩子清楚的指示和訓練,讓他們認清該作的事、並知道該怎樣去做?在學習過程中,家長有否從旁監察、提醒和糾正?若然沒有,孩子做得不好實屬正常;與其嘮叨鬱悶,不如作出有效的行動計劃。
嘮叨帶來反效果
開學一個多月了,孩子對新學年的興奮和好奇感漸漸過去,面對日趨繁重的功課,家長不期然又要加緊督促,家庭氣氛隨即開始緊張起來。眼見孩子的功課做不好,時間任意亂用,該做的沒做成、不當作的卻經常去作......家長難免嘮叨,但年復年的事實,是孩子不會因家長的嘮叨而改變。由此可見,這並非有效的方法-既令大人動氣鬱悶,又叫孩子厭煩反抗,為何不改變策略呢?事實上,人做事是需要動力的,何不從孩子的動力出發?
動力令夢想達成
對年幼孩子,恰當的獎勵可以是很大的動力,但對較大或成熟的孩子而言,獎勵之餘,最重要的,是啟發他們認識自己將來的夢想,以及達成夢想的實際途徑,好讓他們能自發地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不是為滿足家長的要求,乃是為他們自己的前途付出。
家長平日需與孩子經常溝通,才容易去傾談和瞭解他們的夢想。須留意的,是你可以給予意見,但不要批評,也不要向孩子灌輸狹窄的成功觀念,例如:只有當上醫生、律師、工程師和藥劑師等高度專業,或賺大錢的行業方為成功、光宗耀祖。若然人生只是為了錢和出人頭地,那是很沒有意義和生命內容的夢想。
運用三表助成功
當孩子有動力、有努力的方向,下一步便是計劃與實踐。我們必須採用有效的工具,去協助孩子逐步達至目標。在過去的暑期訓練夏令營中,我教導孩子們學用「三表」-列寫「任務表」(Things To Do List或Task List)、運用「時間表」和訂立「獎勵/承擔後果表」(Reward & Consequence List),結果他們做事的成功率都大大提高了。上期已說過時間表的作用,至於「任務表」,就是讓孩子寫下所有該做的事項,當中可加插孩子閒時想做的事,然後以A、 B、 C、 D標籤每事項的重要優先次序:A是首要必須完成的事,如此類推,D是屬於想做但可不做的類別。原則是,若A和B類事情未能完成,便得逐一取消D和C類活動。之後,將任務表內的事項,填進每天的時間表中,按時實踐。最後,再訂立「獎勵∕承擔後果表」,列出孩子渴望得到的獎勵,也列出不能完成每個事項的後果。不過,獎勵與後果的執行,務要合理和適當。
所以,只要下定決心運用這三個表,按規定而行,有方向、有計劃、有鼓勵與後果,家長無須嘮叨,孩子成功的因素自然也會大大提高。
賈慶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