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改造食物無處不在
應付糧食需求
聯合國估計,來到2050年人類需要生產比現時多70%的糧食,才可以應付全球人口需求。食物基因工程被視為解決的方法。
許多人認為,現在販賣的水果又大又鮮艷,因此懷疑那是經過基因改造的變種,用來吸引消費者,但其實改造食物的基因工程,最重要是增加農作物產量,提高收成,賣相並不是最重要的目的。
人類早在幾千年前就開始將動物配種,或將植物交叉繁殖,藉以優化物種,現在我們所享受大而多粒子的玉米、大莖頭西蘭花、沒有核的香蕉及又甜又多汁的蘋果,都是交叉繁殖的成果;但在自然界的規律下,這些交叉繁殖只會在相同的物種間發生,和基因工程並不相同。
變出強大物種
現代所謂「基因改造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GMF),則是以人為的方法,改變物種的基因序列,將某種生物的某個基因,植入到另一種生物體內,從而改變生物的特性,而不是以自然增殖及/或自然重組的方式產生。這種「新」生物稱為「基因改造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GMO),就像將大鱗三文魚的基因植入到大西洋三文魚內,使之變種成為新的基因改造生物。
面對全球人口急劇增加,耕地卻有限的情況,傳統的育種方法已無法應付龐大的糧食需求;使用生物技術增加農業生產力,成為人類未來的生存趨勢。簡單而言,基因改造生物主要有以下優點:
* 對抗氣候變化,例如霜雹等大自然損害。
* 對抗惡劣環境,例如在乾旱土壤中更易生長。
* 長出更多莊稼,增加耕地產量,解決糧食短缺,令物價保持低廉。
* 成熟期較遲,以便運送。
* 不易因碰撞而損傷。
* 耐除草劑,令清除其他雜草更容易。
* 不易染上蟲害或受細菌感染。
* 提供更多營養,例如基因稻米「黃金米」(Golden Rice)含維他命A,有助發展中國家對付營養不良。
基因食物處處
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食物有:
大豆:大豆是基因改造最多的食物,加拿大種植的大豆有60%經基因改造,作用有提高防蟲及耐除草劑的能力;加強維他命、脂肪及蛋白質用作動物飼料。許多日常食物中都含有大豆的副產品,例如麵包、朱古力、雪糕和麥片。
玉米:玉米也是基因改造極多的食物,加拿大種植的玉米有80%經基因改造,作用有抗蟲害及耐除草劑能力。作為食材玉米無處不在,包括啤酒、沙律醬、人造牛油、麵粉,以及一切含有玉米糖漿(corn syrup)的食品。
油菜籽(Canola):大部份的油菜也經基因改造,在加拿大西部,多達8成的油菜是基因植物,作用是提高抗除草劑的能力。油菜多用作製造食用油。
棉花:棉花極怕蟲害,基因改造棉花不但抗蟲害,且雜草管理較為方便,因此大受農民歡迎。棉籽油多用於製造烤焗食物。
稻米:稻米是人類主要食糧,中國在基因改造稻米上領先全球,由中國開發的基因米具抗蟲能力,理論上可以不用農藥,目前美國已批准這種基因米在國內種植,但尚未有農夫使用。
木瓜:輪點病毒(ringspot virus)一直是夏威夷木瓜的殺手,直至1980年代,將木瓜的基因改造,加入抗病毒的蛋白質,令木瓜自動對病毒免疫。這種基改木瓜在1999年後大量種植,加拿大也批准入口。
除了上述食物外,馬鈴薯、意大利瓜(zucchini)、南瓜(squash)、苜蓿(Alfafa)和甜菜(sugar beets)也有是常見的基因改造生物。
策劃及撰文:陳筱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