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漢潤務農四十多年的體會
在訪問開始前,他先問記者一個問題:「你寧願吃有機食物捱餓,還是吃改良品種食物吃個飽?」這問題也來自他深刻的個人經歷。...在沙省務農四十多年的陳漢潤,專門種植小麥、大麥和油菜籽,對改良品種的農作物有很深的體會。
難忘饑餓只求飽肚
1953年,陳漢潤從中國來到加拿大沙斯卡寸旺省(Saskatchewan),那年他16歲,之前在中國經歷了抗日戰爭、國共內戰。「抗戰的時候我沒有東西吃,只能吃草根、樹葉、番薯葉和米糠,這些都算是有機食物,沒有化肥、沒有殺蟲藥水。」對他來說,少年的日子就在饑餓中渡過。能夠吃飽肚,管他是改良品種、基因食品,就算吃下去慢慢等死,都是一個渴望。
陳爸爸申請他來加之後,便買了一塊600英畝的麥田讓他耕種,他說那時種植的都是「有機小麥」,因為沒有錢買化肥和殺草藥水,就像中國的農耕方式一樣落後,撒下了種子,然後回來等收割,長不長東西都沒有辦法。結果種了兩年,只有約1,200磅的20蒲式耳(Bushel,1蒲式耳=60磅)收成。「種田也像草地一樣,有很多雜草,有長葉的,也有圓葉的,要清理乾淨,農作物才有機會生長,要是有雜草的話,就會跟農作物一起爭水份和養份了,但舊品種的農作物,在用上殺長葉野草藥水後,往往也會一起死掉。」
改良品種提高收成
後來,他買來了改良品種的農作物,能夠抵受殺草藥水,無論是殺圓葉或長葉的藥水噴下去,野草死了,農作物都不會死。「那一年收成足足有40蒲式耳,你看有機種植和改良品種的分別有多大!」陳漢潤憶起70年代購買改良品種的小麥種子,價錢十分高昂,但收成翻幾番,非常吸引。「同一塊土地,生產多了幾倍,可以供應更多的糧食。要知道,人口一天比一天多,但是土地是不會增加的。」
今天我們吃到又甜又大的玉米時,陳漢潤也經歷了玉米的種植革命。玉米是雌雄同體的植物,雄花在頂部,雌花就是中部的玉米鬚,當風吹時,雄性的花粉就會跌落在雌花上,由此而繁殖下一代。可是,有一種蟲專吃雄花,當雄花被吃掉了就不能掉下花粉,結果影響收成。「以前是用飛機噴農藥的,但成本高效果也不是很好,藥要接觸到蟲才有效。後來就將殺蟲藥的基因加入玉米去,蟲吃了雄花後便會死去,玉米的產量因此大大提高。」這些加入了殺蟲藥基因的玉米,看來很駭人,但從收成上效果卻很理想。陳漢潤稱「收成多、價錢平」,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件好事,「不是人人都有錢吃有機食物呢!」
陳漢潤在沙省耕作了四十多年後,1997年退休,之後搬到溫哥華去,他對幾年前烈治文的農田爭議頗有感觸。2012年烈治文市禁止基因改造植物在市內種植,因為市內的有機農場抗議,基因植物的花粉會傳到他們的農場上去,因而「污染」他們的農作物。陳漢潤認為並不公平:「你有權利種有機食物,別人也有權利種基因食物。」
策劃及撰文:陳筱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