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的缺點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各具特色。如果不信的話,你就自己多生幾個!」講員言語幽默,讓會眾都輕鬆地笑起來。
他接著描述自己四個孩子的情況:「有內向的,也有外向,有沉默寡言的,也有講個不停的。有很會讀書,甚至不讀書就會頭痛的;另一個卻是看到書本就頭痛!還有一個每到考試就胃痛。」
他停了一下又繼續說:「我也有個孩子很有天才,卻非常驕傲。」
家長很自然都喜歡強調孩子的優點,可是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面對孩子的缺點。
大衛與兒子亞多尼雅
《聖經》記載許多大衛王和他兒子之間的故事,其中排行第四的亞多尼雅,英俊瀟灑、一表人才、聰明能幹,能整體地規劃,也會召集朋友,可是他卻試圖篡位,最後陰謀失敗。當大衛死後,他竟然還有臉皮和膽量向自己的兄弟所羅門王提出要求,要娶父親美麗的侍妾為妻。
亞多尼雅自小驕矜自負,為此《聖經》毫不隱瞒揭露大衛沒有負上該有的責任-身為父親從沒指正孩子,連一句使孩子不高興的責備都沒有。大衛要為這兒子的悲哀結局負上大部分責任。
或許,我們能給大衛一些藉口:忙碌管理國家,沒時間管教每一個孩子;或許是大衛認為母親的教養就足夠了(說不定更好不過);也許亞多尼雅從小可愛,討老爸歡心,所以父親就說不出一句嚴厲的話......這樣的錯誤在許多家庭中重複上演,尤其是獨生子女的家庭。
品格和個性關係一生
有智慧的家長知道,孩子不良的品格和個性會損害他們一生。家長若真的愛孩子,就應竭盡所能幫助孩子改進、塑造美好品格,這包括不時提醒警告、恰當懲罰,為的是糾正孩子不好的個性。這裡絕不是贊同家長要咒罵、貶低孩子,使他們自卑;乃是父母不是有求必應,乃是要能引導孩子,看到自己性格的缺點並願意改進。
現代教育方式,從幼兒開始就重視培養自我形象、自尊心,教育體制也是強調、灌輸如何自我肯定,表現自己能力。只是家長若不指出孩子的弱處和問題,不警告也不阻止,無疑就是告訴孩子「父母贊同」。基督徒家長需要教導上帝喜悅的品格,「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雅各書4章6節)
很可惜不少父母只會縱容和疏忽教導孩子,覺得孩子只是耍一點小性子,甚至還讚美和鼓勵。可是......我們總有一大堆為自己開脫的理由:「孩子的個性、脾氣就是這樣!(甚至是從爸媽遺傳的)我改不了。」「女孩子生來就是這樣,有甚麽不好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哎呀!待他們長大一點就會改變,何必杞人憂天!」
教養孩童走當行的道
家長欣賞子女獨特之處,也要知道孩子的優點與缺點。認真管教孩子,就是教導兒女擇善棄惡,幫助他們看見自己在性情脾氣上的缺點,而這些缺點將會令他們無法成功,也不能建立健全的人際關係。孩子獨立自信是好事,一旦過分就變成驕傲,絕不是良好的品格。
我們能說出孩子個性的缺點嗎?真的沒有?既然有,那我們又做了甚麼來幫助孩子改進呢?這些提醒、糾正是否有效?
我們不願意做被動的家長,更不忍心讓孩子自生自滅。當家長不介入、不管教,隨孩子的性子、肆意張狂,不服權柄,也不懂感恩,這無疑就是放棄了塑造子女品格和修養的時機。日後這些個性缺陷必會給他們帶來損失。沒有指責、沒有管教的養育,孩子就像一個缺了船舵軚盤的船,只能在浩瀚大海裡隨波逐流。《聖經》說:「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言22章6節)
李道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