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夜
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二零二四年二月
除了出入防空洞,逃難,在廣東、廣西漂流外,我都住在廣闊海關範圍内的花園洋房,外人必須經過崗警才可以進入的特區。
廣州灣是抗戰勝利後所住的第一個城市,沒有海關特區,所以關員都散居各地。我發現許多之前從未經歷的生活瑣事,新奇又吸引,其中一項令我這小村姑大開眼界—宵夜 。
一年四季,晚飯過後,天黑不久,街上傳來不同的叫賣聲,一批批挑著擔子,點燃著一盞煤油燈的小販,按他們各自的時間表出現,售賣各樣不同的食物。有時爹媽會請阿香,取隻大碗或者錫格買想吃的美食。我自然把握機會,跟著去「研究」一番。
一般來說,擔子是兩個用竹織或木造有兩個抽屜的櫃,一邊的櫃頂放著調味料、碗筷、砧板和刀等;第一個抽屜沒有門,有燒著炭火的爐子,上置一鍋已調好味道,未煮的食物和更多的原料放在第二個抽屜裡。另一個櫃的頂部,放一個盛滿水的大盆,用完的食具在水裡一拖,用布抹乾,下一位客人就可以用(難怪老媽要用自己食具)。兩個抽屜另有一桶水和柴炭。
夏天買的多是糖水:番薯、紅豆沙、芋頭西米、蔗、刨冰、涼粉等。到今天我仍不喜歡涼粉的味道。冬天有雞飯、熱蔗、燉蛋、蘿蔔糕、芋頭糕、鹵雞翼、蛋、牛
詹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