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
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二零二四年三月
利息這個概念,早在西元前三千年蘇美爾古代文明年代已有,當時物權主通過農產品、畜牧來放貸,例如借給農民一頭牛,一年後的利息便是一隻小牛,這是最原始的利息,也是現代主流經濟學的邏輯起點。無論私人借貸或在銀行做房屋或汽車按揭,支付利息是合理又必然的事;然而,對還貸款者而言,利率升降的影響可就大不同了。
一九八八年移民加拿大的我們,到步不久便開始籌算自置樓房,希望能盡快展開安居樂業的新生活。由於當年的利息高達十八、十九厘,不知怎樣做才好!身邊好友建議,應該將手頭上的錢(也就是全副身家)拿出來付清樓價,免承受高息壓力。為此,我們「一炮過」(全數)付款,完成買樓交易,然後就進入節衣縮食的捱窮日子。至於同期移民的「富貴族」,他們帶著巨款而來,正好遇上高息勢頭,順「利」成章便當上「息Mall」—過著「食息行Mall」的悠閒生活。不過,十年後高息的曲調再唱不下去了!因為過去的二十五年一直維持低息。
加拿大央行二零二零年三月,利率更大幅降至百分之零點二五的歷史低點,不少人都認為這是買屋的好時機;怎料「上車」後兩年多,卻迎來先後十次的加息。去年七月利率更升至百分之五,隨著這幾厘的升幅,每月增加的額外開支,令很多付房貸或供車的「打工仔」百上加斤、苦不堪言,更擔心工作不穩而失去償債能力,現時唯有期待早日減息。
李鄭玉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