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涵外表
某次傳道人講道時說,他年幼時流行卡式錄音機(Cassette Tape Players),他卻偏愛那裝載錄音帶的精美通透塑料盒,認為是不可多得的玩具,後來有人告訴他,這盒子只是保護層,卡式帶內的歌曲才是內涵。他這個經歷例子,仿佛仍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重演,因為現代消費主義只著重外表。
記得從前的糕點餅乾,因當時物資短缺,沒有那麼多姿多彩的包裝,今天買盒糖果回來,拆開層層疊疊的包裝紙後,其實所剩無幾。通脹加劇也令食品商費煞心思鑽研包裝,使消費者不察覺縮減了的份量。
除了食品,我們面對各式各樣的產品何嘗不是?自從通訊手機面世以來,我們不知換了多少個當時所謂的「新款」手機。第一代手機號稱「水壺」,外出用膳時, 「水壺」展示在餐桌上,蔚為奇觀;後來手機體積越出越小,同樣人們也將之放在桌面上炫耀鬥「小」一番。兜兜轉轉,現時再度流行體積較大的手機,猶如微型筆記簿。當然,現代智能手機標榜速度、操作軟件和應用程式等功能,但我們是否忽略,溝通的內容和心意才更重要?男士通常批評女士只選擇汽車的外形,女士也批評男士只選擇汽車的機件,但我們可能忘記了甚麼是駕駛的最終目的。
從前長輩常常教導晚輩,交友擇偶要用心去看他或她的內涵,不要單看外表,因為「美女迷惑人,美男無本心」,雖然這種講法似乎有些偏激,但如果用智慧去考,也未嘗無理。「不可單憑外表」,幾乎每個人都曉得,卻不一定做得到。自古以來,外表誘人往往是人的陷阱,《創世記》三章第六節說: 「那棵樹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悅人的眼目,且是可喜愛的......就摘下果子來吃了。」這節經文描述始祖夏娃被外表蒙蔽而犯罪的情景,我們真的要警惕啊!
梁振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