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生不同階段看憂鬱之十三 學習與困難和不幸共存
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二零二三年五月
機構聘用傷殘人士
大學畢業之後,我加入了一家專門幫助出獄人士的服務機構,做一些類似感化的工作。兩年後,機構聘用了一名剛畢業的男士,加入我們社工服務的行列;這位姓徐的男同事,一開始就給我一個很深刻的印象——他走路時總是一拐一拐的樣子。原來他的右腳裝上假肢,而且還要用一支腋下拐杖才可以支撐走路。為甚麼我們機構願意聘用一名傷殘人士呢?我相信規模較大的機構或是政府的社工部門是絕對不會聘用他,因為可供選擇的社工畢業生很多,聘請一個四肢健全的人不是更好嗎?只不過我們的機構是個小型組織,而且很多社工畢業生都不喜歡接觸出獄人士,所以徐君才有機會加入我們的機構工作。他的辦公室正在我的隔壁,所以我經常有機會跟他聊天,他每天總是笑容滿面,一年下來的合作,總覺得他是個工作很認真的人。有幾次早上上班的時候,下了公共汽車看到徐君正在蹣跚地走上樓梯。我們辦公室所在的地方,下了公車之後,還要走上好幾十級樓梯才能到達。有幾次看到他在我前面走,我總會停下來,讓他走完了那些樓梯我才走,因為如果超前他,會使他感到自卑。每當我看到他吃力地走上那幾十級樓梯的時候,心裡總會湧起一些感想——他未來的人生會是一種怎樣的人生?將來會有女孩子喜歡他,願意嫁給他嗎?就算有女孩喜歡他,女孩的父母會接受一個有殘疾的女婿嗎?這位表面很多笑容的同事,心裡是否充滿了憂鬱?
拐杖是他的好朋友
兩年後,有一次跟他一起吃飯,我忍不住問他:「你的右腳變成這樣,你覺得自己很不幸嗎?」他聽了之後,竟然笑得前仰後合,幾乎連眼淚都流出來。之後對我說:「你是指我的右腳要裝上假肢,還要用拐杖才能走路嗎?不!我沒有覺得自己不幸。這條假肢及這支拐杖是我的好朋友、老朋友,是我的恩人,每天都支持我走路活下去……就像我逝去的母親不斷地鼓勵我:『你的腳不好沒有關係,你還可以做很多事情。媽媽告訴我出生時是正常的,只是後來患上小兒麻痺症才變成了這樣。』小學的時候,我曾經被同學取笑和欺凌;上了中學之後就好多了,因為我已經學到不會因為同學的取笑而耿耿於懷,而且有些同學願意接納我,跟我做朋友,父母也從來不會給我任何壓力。其實中學畢業後,如果我不想升學,他們也是會贊成的。不過自己很想多學一點東西,特別很喜歡社工這行業,可以幫助很多求助者。所以大學時就選讀了社會工作,我很渴望每天能夠透過我的工作崗位及專業知識,去幫助那些活在痛苦中的人群,因為我自己也曾痛苦過。這就是我活下去的人生方向,當我每一天拿著拐杖走路的時候,那條假肢和拐杖就像我媽媽一樣提醒我,每天要勇敢地活下去,可以幫助別人,為我的人生多做一點事情。」有明確的人生方向
聽完他這樣說,我整個人都呆了,我以為身體不健全的人一定會很痛苦,想不到在這位同事身上,卻完全是另一回事,他比我振作得多,我覺得自己當時還是一個糊塗迷惘的年輕人,不曉得人生活著為了甚麼,而徐君已經有明確的人生方向,我好像上了人生寶貴的一課。一年之後,徐君向同事們宣佈,他要結婚的喜訊,新娘是他大學一年級認識的同學。聽到這位朋友結婚的消息,不知何故內心很是興奮,也真的替他感到無限欣慰。
蘇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