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治療痛症
究竟針灸為何能夠治療痛症?至今仍是一個謎,因為科學家迄今仍未有一個較滿意的解釋,但從眾多實驗證明,目前至少有以下幾個較為普遍的理論:
1.針灸可以提高體內三酸甘油脂、前列腺素、白血球數量,伽瑪球蛋白,調理素及整體抗體水平,這個理論稱為 「免疫擴大理論」。
2.「內啡肽」(胺多酚) 理論提出,針灸能刺激體內胺多酚的分泌。
3.神經傳導物理論提出,某種神經傳導物像血清素及降腎上腺素的分泌,均受針灸及其刺激影響。
4.循環理論亦提出,針灸能影響血管的擴張及收縮活動,此類活動通常受制於體內的血管擴張收縮素(如組織胺),而針灸頗能影響這些組織胺的分泌。
5.不過較為流行和較被接受的理論為「閘門控制」。基於此理論,痛的感知是受部分神經系統控制,用以調節神經脈衝而來的感覺痛楚,這部分神經稱為「閘門」。當這些「閘門」同時受到眾多或過度的刺激,它便會關閉,並阻止其他刺激進入體內,通常是最小的「閘門」首先關起來,研究又發現針灸進行時,關起來的就是這些小 「閘門」。
根據三因學說,中醫認為所有疾病的發生都可以歸納為三個原因:外因、內因和不內外因。病變 (痛症) 的發生,可以因外感通過人體的十二條經絡傳入臟腑,而情緒的波動又可使臟腑受到影響,而通過經絡傳到體表某一部位,也可因蚊釘、蟲咬或跌打刀傷,直接使人體某一部位受傷,致令經絡氣血突然受阻等等,都可使氣血運行障礙,引起疼痛的產生。針灸就是通過在經絡上的穴位施以針刺等療法,以調和陰陽的原則來疏通氣血,達到補虛瀉實,治癒病痛的目的。
不過,雖說針灸可治痛症,但治療前必先排除有否器質病的病變,如外傷骨折、腫瘤壓迫及內臟穿洞出血等,均不宜使用針灸止痛,以免延誤病情;但在病情穩定的情況下,如出現疼痛,則可以使用針灸來止痛。
馮新偉﹙中醫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