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賭徒
廣府俚語把嗜賭的人稱為「爛賭二」。我在兄弟中排行第二,不幸言中,童年嗜賭成癮,但回頭想想,兄弟同樣嗜賭,可知問題不出在排行,而是在心態和環境的影響。
童年住筲箕灣的廉租屋,門對門、戶傍戶。家家裝上鐵閘,為了防盜和方便夏日空氣對流。門開了,隔著鐵閘便能看到外廊的情形;就這樣,鄰居年齡相若的小孩一下子便熟稔了。那些日子,一起玩就是一起成長,在眾多童年玩意中,讓牽著鼻子走的是聚賭。
那時的父母多為生活忙,孩子的康樂活動安排不上,長假期便是聚賭的好時機。某日有那家的父母要外出,消息瞬間在童伴中傳遍。孩子們各自把家門打開,蹲在鐵閘後面焦急等待時間到來。只要看到通傳者在鐵閘外一個呼召的眼神或一聲「搞掂」,便雀躍而起,開鐵閘出來,若無其事地走進那成了賭窟的家裡。
賭具和賭法五花八門,而孩子們至愛是「操啤」─玩撲克牌。「操啤」二字,在香港人聽來頗俚俗,但按字意分析,又很傳神。操是「操作」,啤是「撲克」,即玩紙牌。孩子們常玩「三公」:每人派三張牌,如三張都是JQK的公仔最大,三張加起來的個位數是九次之,是八又次之,如此類推,以大者為勝。這種賭法直接,即定輸贏,無技巧可言,完全反映出賭徒貪的心態。
賭局一開,就休想站起來。財迷心竅,贏了想多撈一把;輸了加大注碼,想扳回老本;輸光了便跑回家翻箱倒篋,看哪裡有餘錢,就算不是自己的,也拿回賭桌上「苟延殘喘」。大半天如此過去,最不想見到的是那父母快要回來;要麼張羅找其他賭窟,要麼逼著終止賭局。賭罷心神恍惚,只期待著下次再續。
那年我才十一歲,嗜賭荒廢學業,結果留級。年紀小小,賭得癡迷,不光是在家裡賭,在學校也如是,容後再說罷。
梁立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