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包容
雖然每年都抽時間返港探親,但每次總覺得香港離我漸遠,熟識卻不親切。社會怨氣和扭曲的價值觀也使我慨嘆不已,撇開政治議題,近年的所謂「中港矛盾」也令人無奈。以「自由行」為例,開放中國內地旅客訪港自由行的原委,是希望挽救香港走出「非典」(沙士)之後的經濟陰霾。可惜,自由行逐漸變質,香港成為「水貨」集散地,大部份零售、餐飲和服務業也要靠自由行旅客的消費。店舖租金難免「騰飛」,很多本土特色商號無法承擔,連鎖名店相繼進駐。除地產和金融業外,香港經濟產業發展途窮,自由行當然成為重要經濟支柱之一。
據港府統計,2013年訪港旅客為五千四百二十九萬八千八百多人次,比2012年增加11.7%,中國內地訪港旅客超過四千萬人次,增加16.7%,佔總人次的七成半。假使有百分之一的中國旅客不守規則,已達至四十萬,香港真的吃不消!一年幾千萬人次,香港是否有足夠旅遊配套設施呢?從我這個返港探親的加拿大人的角度來看,香港的公廁不多,指示牌也不夠清晰,不少餐館和商場更常常在洗手間門前,豎起「清潔中」的牌而不准使用。當然,這不是當街大小便的藉口,但缺乏這方面配套的情況,確實如此。
以手機攝錄不守規則的行為非常容易,短短的視頻卻惹來網民的聲討和對罵,既不理性也無濟於事,間接也不尊重別人,尤其被拍攝的是孩童,照片和視頻將會影響他們一生。香港當局也是時候檢討自由行的利弊,並應設法修訂和改善。
至於到訪其他國家或城市的遊客,也必須遵守當地法紀,一味責罵他人無禮、不守法,也講不通。我在廣州的巴士上,每次總有年輕人主動和禮貌地讓座予我同行的長輩,但香港地鐵的年輕「低頭族」大多只顧把弄手機,而詐作視而不見呆站的長者。每個社會都有害群之馬,豈可片面標籤和審判論斷?
梁振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