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碗的使用方法
蓋碗,廣東人慣稱為「焗盅」,是一種上有蓋、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三才」是指天地人,因此,蓋碗又稱為「三才杯」,含天地人和合的意思。
蓋碗稱萬用茶具
蓋碗是從茶盞、盞托發展過來的。茶盞即茶碗,盞托是放置茶盞的托盤,中間有承托茶盞凸起的托圈,在兩晉南北朝已被廣泛使用。到了明代,茶的飲用方法,由煮茶轉為沖泡茶葉;沖泡茶葉要保持高溫,便轉用茶壺保溫。當時的茶壺很大,用起來不方便,漸漸轉為用小壺。另一方面,在茶盞、茶托的基礎上加上蓋子,蓋碗便應運而生。蓋碗在清康熙年間面世,最早的傳世民窰蓋碗,以清雍正年製為多,故有茶人推斷蓋碗在雍正年間廣為流行。
品茗時講究「察色、聞香、品味、觀形」,蓋碗多為瓷器,不吸味、傳熱快。敞口的造型方便注水,亦便於觀色聞香。蓋碗除可用來沖泡茶葉,亦可一人一套,當作茶杯直接使用。在這過程,蓋碗都比茶壺方便,所以有「萬用茶具」之稱。蓋碗的使用方法
作杯使用:拿穩碗托,把蓋碗端起,揭開碗蓋,先聞蓋香,後聞茶香。然後,以碗蓋撥開浮在茶湯上的茶葉,才從蓋和碗的隙縫啜飲茶湯;以刮碗中的茶葉來控制茶湯的濃淡度,輕刮則淡,重刮則濃。
作「壺」使用:方法如同以小壺泡茶留縫:用蓋碗時,先將碗蓋斜側少許,留出隙縫,然後用食指按穩。隙縫大小以出湯順暢,但可濾掉茶渣為凖;如茶沫太多,可先把茶湯注入有茶隔的公道杯裡。
持碗:食指按穩碗蓋後,以拇指、中指捏著蓋碗的邊緣,拇中二指與碗口約在同一平面,小指第一關節托在碗底的圈足;手指以不鬆不緊,能控制蓋碗為度。
出湯:腕肘肩三個關節要相互協調,要沈肩墜肘,利用關節的轉動,使動作簡樸,自然流暢。
使用蓋碗常見問題
※ 注茶時,茶湯從蓋碗邊緣沿碗身流下。
原因:注水時,水柱的向前沖力不足,便沿碗身流下。
解決方法:注水時要看著水柱,手眼配合調控,看到水柱轉弱,即加大蓋碗的向下傾斜度便可。
※ 蓋碗燙手
1)原因:捏住碗身,這是蓋碗受熱高的位置。
解決方法:應捏住蓋碗受熱相對較低的位置,蓋鈕、蓋碗唇邊和碗底圈足。
2)原因:注茶方法出問題,因而接觸到熱茶湯。
解決方法:注茶前,茶湯不應浸過蓋面;注茶時,茶湯應從捏著碗緣的拇指和中指中間位置注出。調較好正確的出湯角度,以免熱湯流向手指。就如箴言10章9節所說:「行路正直的,步步安穩;走彎曲道的,必致敗露。」
3)原因:蓋碗設計不佳。
解決方法:選擇唇邊較薄、蓋上蓋時,蓋邊與碗身口距離較寛的蓋碗。
資料提供:梁立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