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飲綠茶的新嘗試
三十年前在香港上茶藝課,一個同學拿來幾枝帶頂芽的嫩葉枝,說是親戚從江蘇空運過來的碧螺春,讓大家泡來喝。嫩枝被紙巾包住,還是濕潤的,沒有被煉製過。最先以為是鬧著玩,誰知泡出來的鮮爽滋味,入口後畢生難忘。這對我啟發很大,自此不會輕易放過任何合理的新嘗試。
普洱的生茶和熟茶
若有愛茶人說:「這綠茶的回甘很好。」你能接受這看法嗎?因為品嚐綠茶滋味,習慣以鮮嫩、鮮醇、鮮爽高低定等次,如滋味清澀、濃烈,定是出了問題;但如從另一品嚐角度去看,我會接受欣賞綠茶回甘這說法。
要清楚解釋,得從普洱茶說起:如從發酵角度看,普洱簡單可分不發酵、發酵和後發酵幾種,就是常聽到的生茶、熟茶和陳茶。生茶是茶葉經採摘後,進行萎凋、殺青、揉捻和乾燥,這正是製作綠茶的主要工序;這些乾燥後的茶又稱散茶,可加工成茶餅、茶磚等,若即時飲用,其實是不發酵的綠茶。因雲南茶葉如茶多酚、咖啡碱等內含物質特別豐富,比較寒涼苦澀,不合以前香港人口味,故此香港的大茶莊和茶樓都有茶倉存放生茶。買入茶葉後有用人工渥堆方法發酵,顏色變黑,把寒涼苦澀的茶性變得溫醇,不易傷脾胃,這就是香港或廣州人心目中的普洱,又稱熟茶。
陳茶價高喝片少片
如果茶葉不用渥堆方法,而經年得法存放,自然發酵陳化,茶色變褐栗,茶性變溫和,便是後發酵茶;由於這類茶有一股陳香味,就成了現時被人高價追捧的陳茶。如果問為甚麼一般綠茶不能像普洱茶陳放?因為普洱茶葉是低溫殺青和日光曬青乾燥,酶未被完全鈍化,內含物質如茶多酚隨著時光流轉仍可酶促氧化,形成新口味。一般綠茶高溫殺青,酶被鈍化,已失去了酶促氧化的條件了。
普洱陳茶,喝一片,少一片,價格奇高。如刻意追求那陳韻不切實際,倒不如換一角度去欣賞普洱生茶。其實,不少省外愛茶人早已品嚐生茶獨特的茶性,不同茶山的山野氣息、花香、果香,苦澀轉化甘甜的回甘過程等。所以欣賞綠茶的回甘,不是信口雌黃。
在外喝到喜歡的茶
習慣和既定的想法,慢慢變為成規;這成規可能是經驗的累積,但如果不加思索,便成為思想的局限。這裡以破格的方法來解答茶友常提到的問題:「怎樣才能在外面喝到自己喜歡的茶?」
如果要求茶樓,尤其茶餐廳供應好茶是說不過去的。想喝喜歡的茶,也不限綠茶,最好自己帶去沖泡,考慮以下的新嘗試。
帶茶外出沖泡前提:
簡單─茶具不多,沖泡過程簡單
低調─不讓人覺得炫耀
平民化─花費少
不為侍者添麻煩
茶具:
茶箱─作盛茶葉、茶具之用。可有不同大小,對應不同人數所需。
一次用的茶袋─用來放置自備的茶葉,可放入茶壺沖泡。
蓋碗、茶壺─有不同大小,對應不同人數所需。
茶漏─隔茶用
不同沖泡方法:
直接用茶袋沖泡─來一壺熱開水,直接把置茶後的茶袋放進壺內,合時出茶湯。
用茶樓茶壺沖泡─一壺熱開水,一個空壺作公道壺,自備茶漏。茶葉置
入熱開水壺裡,合時出茶湯,經茶漏倒入空壺裡。
用自備蓋碗、茶壺沖泡─只要來一壺熱開水, 倒進已置茶的蓋碗或茶壺
裡,合時出茶湯,經茶漏倒入茶杯裡。
其實在外簡單的沖茶方法很多,因應不同茶類活用以上方法便可以了。
這是綠茶篇的最後一集。自古以來,茶是中國老百姓生活必需品,在文化層面也孕育出國人的茶道精神。能守住這方面,不使茶成為攀比的對象,是我冀盼的。
資料提供:梁立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