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便有法
多人都曉得,大便不暢時要多喝水、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若然不奏效,就要用上有助通便的藥物;然而,常用這些藥物會否產生倚賴性?有否其他舒解便秘的更好方法?
西醫:瀉下藥和軟便藥
西醫常用的內服通便藥,大致可分為兩大類:刺激大腸蠕動的(包括Sennokot(c)和RestoraLAX(c))和潤腸軟便的(如Colac(c)、 Lactulose 和 PEG 3350(c))。
人體大腸受自主神經的調控,所以才會有規律地蠕動,推動大便前進;而當這些蠕動因非結構性因素失調或慢下來時,用上一些刺激大腸蠕動的瀉藥,便能恢復大便運行的功效;但當大便過硬而不能前進時,就要用上軟化大便,兼能潤腸的藥物才能成功。若病人年老積弱、長期卧牀,或不能吸收口服藥物者,西醫就會用上外用的潤腸軟便藥,甚至灌腸方法去治療便秘。我們偶爾用來幫孩子通便的肛塞甘油條,也是屬潤腸的。
長服瀉藥產生耐藥性
其實,通便藥只適用於功能性便秘,如果大腸結構出了病變,服瀉藥是於事無補,甚至有害的。再者,長期服用刺激大腸蠕動的通便藥,不單造成依賴性,也會出現耐藥性,久而久之,患者只有越吃越多才會生效,最後更會完全失效。故此,最好先徵詢家庭醫生,不要自行長期服用通便藥。如便秘持續三個月以上、大便的顏色或質地有明顯的變異、沒胃口、怠倦、腹痛腹脹、體重驟降,應立刻向醫生求診,作詳細的體檢和有關化驗,以防惡疾。
如想減少便秘的發生,日常飲食要均衡、進餐定時、食量適宜、多吃全穀物和蔬果,每天最少飲7杯清水、減低含咖啡因飲品。最重要别忘記運動,如果整個身體都怠惰,試問腸胃又怎會活躍?最後亦要保持心境舒暢,遠離壓力,腸道的自主神經便能正常運作,減低便秘。
中醫:有通有補治便秘
中醫治便秘,一定要根據病人所屬的證型來定出治則治法。先說常見的燥熱型便秘,只要清熱潤腸就能通調大便,常用的處方是麻子仁丸。麻子仁丸的君藥是麻子,而麻子仁即是我們熟悉的火麻仁,它是製過的大麻成熟種子,中醫常用來治便秘,因它有潤腸通便之效,尤其對老人、產後婦女或身體虛弱者均合用。此外,有瀉下作用的中藥,例如大黃、蘆薈或番瀉葉等,也是用來治燥熱便秘的,但屬於苦寒攻下藥,藥性較猛烈,只適用於體質壯實的人士,宜配合其他性味的中藥來使用。孕婦用通便藥時就更要小心,務必請教註冊中醫。
至於氣滯便秘,治法則宜順氣行滯,大便才會通暢,所以在處方中要加一些疏肝理氣、行氣下氣的藥,如香附、柴胡、青皮、萊服子等,才有更佳的效果。
至於治療虛性便秘,除用潤下通便的藥外,中醫還要視乎它是因氣虛、血虛,甚至是陽虛引起的,然後加上針對性的補藥;如有氣虛,就要加補氣健脾藥,如北芪、黨蔘。血虛要加養血滋陰藥,如生首烏、麥冬等;見陽虛者,則要加溫陽散寒的藥,如肉桂、肉蓯蓉等,實行攻補兼施,才能有效治療虛性便秘。
資料提供:梁貫哲醫生(安省註冊家庭醫學專科醫生及安省註冊中醫師)整理:蘇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