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與血虛
兩個朋友同樣出現血虛的問題:一個最近因皮膚痕癢去看中醫,說是血虛生風所致,但驗血顯示並無貧血;另一個女士就睡眠欠佳不好、記憶力差、自覺心慌慌,中醫認為是心血不足所致,之後驗血證實血紅素偏低,要服鐵丸三個月。他們同樣被中醫診斷為血虛或血不足,但驗血結果則相反,究竟中醫指的血虛,跟西醫的貧血有沒有關連呢?
西醫斷貧血看數值
在西醫的範疇裡,貧血是一個常見的病,有明確的診斷指引。先從病理去解釋,貧血泛指人體內血液的血紅素(Hemoglobin)低於正常標準,而男性一般的參考值是13.5-17g/dL,女性則為12.0-15.5g/dL.:而造成血紅素低下,可以是因失血或造血功能減退,而造血的過程需要三大元素:鐵質、B12和葉酸(folate),缺一不可。
西醫診斷貧血主要有兩方面:第一、看血紅素的數值去判斷貧血的嚴重程度,以及查看有沒有出血的病位,是否需要進行緊急的手術和輸血救治。第二、透過驗血去診斷貧血是屬缺鐵抑或缺乏B12或葉酸所致,從而決定補充治療。最後,有些貧血是遺傳性的,與上述三種元素的缺乏無關,例如地中海貧血症。
臨床上,貧血病人有明確的病癥,如怠倦易累、頭暈眼花、氣喘心跳、經期短而量少;而患貧血病人的體癥,包括:面色和掌心蒼白、眼瞼和舌頭淡紅等。若是輕度或初期貧血,症狀可能只是容易疲累,不易察覺。有不少婦女經期過多或過長,每月因經期慢性失血而沒有去求診,也沒有增加食物中的鐵質,很易造成缺鐵性貧血。此外,因長期服關節止痛藥或患上慢性胃炎或大腸炎症的病者,亦有可能在胃和腸黏膜持續滲血而造成缺鐵性貧血。
請緊記:服鐵丸時一定同時服用維他命C,才確保鐵質被吸收。
中醫談血兩大功能
中醫認為,血屬陰、氣屬陽,兩者互根互長。簡單來說,血有兩大功能:一、濡養滋潤全身的臟腑組織,使其發揮應有的生理功能,如《素問•五臟生成篇》說:「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血的濡養作用亦可以從面色、肌肉、皮膚、毛髮等方面反映出來;另一個血的功能是,維持人體神志活動正常,包括記憶、思考及情緒等。所以跟西醫所說的血,有相似的地方,但亦有不同之處。
中醫診斷為血虛,就是指上述的兩大功能不足,引致不同的病變和表現。例如某臟腑組織得不到血的滋養,功能便會下降-肝血不足,則影響視力;血不能濡養髮膚,則見面色無華、萎黃、肌膚乾燥;血不達四肢,會令筋脉失養、肢體麻木或活動不靈等。
另一方面,血虛亦會令人出現不同程度的神志方面症狀,如心血虛常有失眠健忘、精神恍惚等表現。血虛的婦女更會有經期延後,甚至會閉經、經量少色淡等,當然經量過多,亦會引致血虛。其他血虛的表現還有:唇爪蒼白、眩暈耳鳴、心悸征忡、舌淡脈細等。
依個人體會,被中醫診斷為血虛的病人,會涵蓋了一些正走向貧血,但仍未出現西醫診斷為貧血的門檻數值情況(俗稱為亞健康狀況),所以有些被中醫診斷為血虛的人去驗血時,就不被診斷為貧血。
當歸補血非人人適用
中醫治血虛或血不足,不單用上補血藥,仍要視乎病因病機。如果是因氣不攝血造成出血,失血過多所致的血虛,就要在補血外,加上補氣的藥物才有效,如八珍湯就是氣血雙補的經典方。又如婦女因血虛引起的月經不調,會用上補血調經藥,如當歸、熟地、白芍和川芎組成的四物湯。當歸不錯是常用的補血調經藥,但亦有潤腸通便的作用,若是濕盛或大便泄瀉者則不宜用。當然,還有其他補血藥,各兼有不同的作用,需視乎不同病況而選擇服用。
資料提供:梁貫哲醫生(安省註冊家庭醫學專科醫生及安省註冊中醫師)整理:蘇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