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界線
曾和大家分享到,聆聽原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在我們聆聽的時候,除了要聽表面說些甚麼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事需要留意的呢?究竟他講這句說話,是在甚麼環境下導致他說出來呢?有時人總是很想把自己的心得或自己的「威水史」跟對方分享,但對方是否處於適當的時候及關係,預備好去接收你那麼深層的分享?還是他感到有壓力呢?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甚麼是「界線」(Boundary)?就是人與人之間那種親密性或交流的特徵。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界線有以下幾種:
*僵硬(Rigid)
很多時候,父與子之間就是一種很僵硬的界線—硬繃繃的父親,從來沒甚麼反應,但一開腔說話,便是責罵孩子。界線原先可能來自家庭,當每個成員都過分獨立,就可能會出現「同檯吃飯,各自备各的」情形;關係疏離的家庭成員間,很少深談,很少感受親密,也就沒有實際的愛,以及彼此交往作支援。這類界線,一經建立起來就很牢固,不易有所改變。
也許你與上司之間也是這樣,見面說聲「Hello,早晨!」之後,就沒有別的話可說,然後各自做自己的工作;直至上司有事找你,來到他面前聽他吩咐,告之你甚麼時候要完成工作,如此而已,那是一種十分僵硬的關係。
*清晰(Clear)
當大家有了清晰的界線時,每個人都可以表達意見,不會因為一旦錯了,就立即責罵對方,同時也懂得彈性處理問題。若是父母子女之間的關係和諧,就能暢順溝通,彼此尊重固有的私隱和空間,令各人有安全感。
*鬆散(Diffuse)
說到底,就是沒有界線的意思。成員有點「大小不分」,你可以「踩」過來,我也「踩」過去,呈現出混亂的狀態。有朋友告訴我,他的家庭很是隨便,誰喜歡回來吃就吃,不愛吃也悉從尊便,不用告訴父母要預備多少飯菜,總之就是鬆散隨意,沒有任何規定。一般的人際關係比較喜歡有清晰的定位,而較少人的關係會是傾向鬆散的模式。職場中,上司最怕就是出現這種鬆散的界線,換言之,就是不知道由誰負責,不知道下屬甚麼時候會做,甚麼時候不去做;甚麼時候他會借助別人,甚麼時候會自己全部負責,這樣一來,就會影響整個職場的運作。
*聯盟(Coalition)
我和某人永遠是聯盟成一黨的。例如在家中的女兒,永遠是偏幫母親的,而兒子就傾向父親一邊,所以在爭執時,立刻就會出現分黨分派的情況。
*衝突(Conflict)
通常大家一坐下來,不到三言兩語,就意見不合,產生矛盾;尤其在職場中,與某些同事對談,就常會有這種局面。
*投入(Involvement)
當一個人過度參與,太過投入關係當中,明明是由對方負責作決定的,但另一個人卻十分緊張,急於教路,那問題就來了!
若然在家裡能有這種界線,可能有助你在職場上,較易學習跟別人有商有量,既有自己的定位,同時亦會尊重別人。在家庭中交流的分析中,我們會不會把這些特點帶進職場呢?我們對界線的期望會不會是來自家庭的經歷呢?同樣地,在職場的朋友也可以想想,與其他人形成僵硬關係的原因,會否是來自家庭一貫的相處模式?有些關係的界線好像很清晰,彼此早有協議,但似乎又沒有商量的餘地,一定要這樣做;然而,這樣的 clear cut 是否合適呢?
總而言之,人與人之間必須有適當的界線,當中的學問可多呢!
2. 你最希望與同事建立起哪一種界線關係?
3. 你有否曾經為同事承擔過他的工作?
梁林天慧